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8月份经济数据在不同方面印证了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的特点。8月份工业增速回升,带动了我国财政收入的进一步提高。而进出口数据的双双增长,则展示了中国不遗余力推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决心。其他诸如民间投资增速,以及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增幅等数据指标,也从多个层面印证了我国经济的向好势头。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和形势判断,中央领导人多次用“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等词语来形容。所谓的韧性,我们通常的理解是一种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机制,指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用韧性来形容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笔者认为非常妥帖,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能够较为准确地概括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我国人口众多、发展中的区域不平衡等因素,决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很大,有内生的经济增长复原和修理机制,或者说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机制,这种机制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更不可能出现所谓“断崖式”的“硬着陆”。最为重要的是,我国长期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通过改革持续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一些领域的改革也直接带动了经济增长。比如,关于创新方面的改革措施,以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都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企业自我修复的能力。而8月份的数据,也在不同方面印证了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的特点。
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3%,较7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中,贡献最大的是汽车制造业,增长21.4%,医药制造业增长11.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6%。这些行业的增长,主要应归因于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之后改善生活所带动的经济增长,体现了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方面。同时,与工业相关的额发电量、用电量、铁路货运量指标均有所回升,也说明了这点。8月份,发电量增速比上个月加快0.6个百分点;铁路货运量增速由负转正,增长1%。
工业增速回升,也会带动我国财政收入的进一步增长。尽管8月财政数据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是7680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9%,但是8月份工业数据回升带动的税收增幅由于申报等因素,在9月份的财政收入数据中才会体现出来。工业增速回升带动财政收入增长,将有效减轻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压力,为积极财政政策腾出更多的空间,特别是一些涉及稳增长的重大投资项目就能够落地,反过来又会助推经济持续增长。
8月份最大的亮点莫过于进出口数据的双双回升。数据显示,8月份出口增长了4.2个百分点,进口这个月由负转正。这是对G20杭州峰会精神的正面响应,也展示了中国不遗余力推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决心。而上个月进口增长还是-5.7%,本月就达到了10.8%的事实,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拒绝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上所起到的示范带动作用。国内市场需求回暖推动了全球贸易发展,惠及了与我国有贸易往来的多个经济体。当然,进出口的税收收入在本月实现,直接带动了8月份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部数据显示,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143亿元,同比增长19.3%;关税244亿元,同比增长25.5%。
其他一些数据指标也从多个层面印证了我国经济的向好势头。比如8月份民间投资增速是2.3%,而这一指标上个月是下降1.2%,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其实,对于民间投资,有增有降是正常规律,也是经济韧性的重要表现。同时,与企业和个人收入相关的经济数据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比如直接衡量盈利能力的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5.4%,高于整个税收收入增幅;个人所得税增长也达到9.9%,明显高于企业所得税增幅,说明我国部分个人的收入增幅快于企业,同时,个税改革的空间也很大,需要涵养水源。(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唱衰中国当休矣 G20峰会展示中国经济新形象
制造业PMI弱运行 亟须提振“三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