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征拆标语 莫成“过街老鼠”

2016年05月26日 10:15   来源:深圳特区报   

  “支持征收工作、不做过街老鼠。”近日,这样的标语出现在西安市雁塔区粮食局的家属院内,而这则标语的悬挂者,则是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收指挥部。该指挥部一位负责人称,部分住户为达个人目的煽动群众,抵抗拆迁,而为提醒其他群众不受蒙蔽、蛊惑,所以制作了这条横幅。目前,标语已经被替换。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寓意不言而喻。然而,将拆迁征收中不积极配合工作的部分住户称作“过街老鼠”,且还理直气壮地做成标语悬挂出来,倒也真是令人瞠目。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应该“带着感情去工作”,这才是一种取信于民、温暖人心的做法。那么,称住户为“过街老鼠”,又是种什么样的工作感情呢?看起来可能是某些炮制者腹中空空的奇葩呈现,实际上却折射了其对民生民瘼的冷漠。——黑白

  拆迁要守法,要讲道理,拆迁宣传也要守法,也要讲规矩、讲文明,不能斗气使狠,口无遮拦,没有底线,成为众矢之的。前几年,一些地方拆迁暴力标语较多,与之相应的是,在拆迁过程中损害拆迁户利益的事也层出不穷。现在,拆迁逐步走向规范,拆迁的暴力标语少了,拆迁过程中侵犯拆迁户利益的事也少了,这种进步契合法治建设进程,令人欣慰。然而,暴力拆迁、违法强拆之举并未完全销声匿迹,在一些工作人员的心中也还存在着“不支持征拆工作就是捣乱”的陈腐意识,并透过征拆标语、方案、行动等反映出来。这种意识的背后是对拆迁户权益的漠视,是懒政。——李英锋

  “过街老鼠”奇葩拆迁标语的出现,究其实暴露出某些行政部门根深蒂固的“管制思维”,这种思维与服务群众、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格格不入。这种“管制思维”,不但与市场经济形势相脱节,而且与民主法治理念抵触。一方面,拆迁之举关系到拆迁户的切身利益,只有春风化雨般地做好耐心说服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理解和配合;另一方面,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继续沿用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会激化矛盾,使拆迁工作陷入被动难堪境地。——涂启智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交警罚抄20遍标语是以情代法    2016年04月20日
  • ·“诅咒式”标语背后的懒政思想    2016年04月0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