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雷人的标语引导不成反成“污染”

2016年04月06日 07:3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白靖利

  “上坟祭祖时如引起火灾,除追究刑事责任外,并铲除祖坟。”湖北随州一条关于清明扫墓安全的公告引发舆论的关注。这条雷人标语不仅简单粗暴,也与传统的人伦道德格格不入。

  从广袤乡村到高等院校,从禁毒宣传到倡导文明驾驶,各级政府机关、社会组织都通过标语来宣传政策、主张,希望通过标语产生教育、引导的作用,最终推动工作的开展。因此,标语的制作与发布颇具智慧,不但要以最为精简的方式,还必须让受众容易接受并贯彻执行。

  许多引发舆论热议的标语,常常错在只顾表达的快感,却忽视受众的感受。例如从“放火烧山,牢底坐穿”到“做麻黄碱,生孩子不长XX”,从“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到“抓住小偷,打死不负责”……这些标语,充斥着语言暴力。虽然可能在短时间内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却传递了错误的价值导向。

  让人担心的是,这种错误的标语文化,已经蔓延到了学校。例如,此前流传甚广的高考励志标语:“不努力就当屌丝”“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等。这些粗俗的标语,极力宣扬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实际上也是社会浮躁的缩影。

  种种雷人乃至吓人的标语,表明了制作者低下的文化素质和落后的法制意识,也反映了个别基层干部工作中的粗暴底色。所谓“言由心生”,提出要铲除他人祖坟的基层干部,恐怕平时也很难对群众和颜悦色吧。

  标语宣传,用的好了,能够成为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软实力的体现,甚至成为文化名片。好的标语,首先必须讲究文明且合乎法律法规,其次还应内容清新且充满温情,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三还应让受众容易接受。例如四川交警用“刘翔不好当,跨栏易受伤”等方式来倡导交通文明,重庆理工大学劝诫考生不要作弊,使用的是“考试不是谈恋爱,请不要眉目传情”,这些标语,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显然更容易让人接受。

  如果仅从传播方式而言,“禁字当头”的标语将受众拒之千里之外,而各种带有恐吓、威胁和诅咒色彩的标语,不但无助于教化、引导,在引发视觉污染和感官不适的同时,还可能使受众产生厌恶、愤怒、抵触的情绪,于政策宣传和工作进展适得其反。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征拆标语 莫成“过街老鼠”    2016年05月26日
  • ·交警罚抄20遍标语是以情代法    2016年04月20日
  • ·“诅咒式”标语背后的懒政思想    2016年04月0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