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消除汽车维修保养领域的乱象,唯有实施信息公开,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更多不同类型的维修企业参与到汽车维修保养中,打破4S店事实上的垄断地位,才能遏制汽修业的“过度医疗”行为。
资料图片
日前,交通运输部、环保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八部委联合发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明确汽车生产者应采用网上信息公开方式,公开所销售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
八部委力挺汽车维修信息公开,或许能打破4S店垄断。《办法》要求,汽车生产者应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径、合理的信息价格,向所有维修经营者及消费者无差别、无歧视、无延迟地公开所销售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不得通过设置技术壁垒排除、限制竞争,封锁或者垄断汽车维修市场。这意味着,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将不再是“不能说的秘密”,汽车维修领域长期存在的种种乱象将得到破解。
曾经,因为信息不对称,生产者含糊其辞,维修者尤其是一些所谓的4S店更是讳莫如深,消费者只能挨宰。今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就曝光了汽车过度维修的问题。“只换不修”、“过度保养”、“小病大治”……汽车维修业的“过度医疗”,早已广受消费者诟病。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经销商的新车销售收入占据整体收入的90%,利润贡献约为4%;售后服务虽只占整体收入的10%,但利润贡献却达到50%。如此不协调的收入利润占比,见证的正是这样的乱象。
然而在现实中,消费者面对维修保养的种种问题,虽然愤慨却很无奈。消费者没有专业的汽车维修知识,遇到问题无法自己判断,只能信任由生产商指定的4S店。更重要的是,很多品牌汽车的保修、维修都是只认4S店的记录。同时,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对汽车维修都采取4S店直赔的模式,消费者要选择非指定的维修店,不仅需要自己掏腰包垫钱,还要来回折腾办理各种手续,这无疑强化了4S店在维修领域的事实垄断地位。
近年来,针对汽车维修保养的种种问题,国家虽然出台过很多举措,但由于缺乏强制性,效果并不是太好。因此,消除汽车维修保养领域的乱象,唯有实施信息公开,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更多不同类型的维修企业参与到汽车维修保养中,打破4S店事实上的垄断地位,才能遏制汽修业的“过度医疗”行为,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合理、公正的维修服务。这也正是国家八部委联合发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的用意所在。
需要补充的是,无论是信息公开还是打破垄断,要落到实处,尚需一定的刚性约束,不能只是“发布”而已。比如对于汽车维修店的资质,不能由汽车生产商说了算,只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其维修结果就应该被生产商接受和认可,在车辆售后服务中享受与4S店同样的待遇。信息公开只是手段,让过高的维修保养费降下来才是最终目的,还要建立便捷的投诉处理渠道,让商家不敢也不能欺瞒消费者。(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豪车4S店维修保养黑幕被揭:真不能只顾钱,不顾后
“3·15”晚会曝4S店宰客:修车被“坑”,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