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活思想

2015年10月09日 09:51   来源:人民日报   刘建军

  在教育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育者想要传递给受教育者的思想,受教育者接受了;教育者想要告诉受教育者的道理,受教育者也明白了。但是,这些思想和道理并没有成为他们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这是因为,教育所传递的思想观念,受教育者虽然接受了,但只是存储在大脑中,处于一种静止、被动的知识状态,而没有活跃在脑海中、体现在言行上。事实上,正确的思想不仅要传授,而且要激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想的引领作用。那么,思想怎样才能被激活?

  思想来自现实,并在与现实的互动中保持活力。思想作为对现实的反映,在现实中形成,而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身发展轨迹。思想一旦脱离现实,就有失去活力和生命力的危险。思想的生命活力归根到底来自它所反映的社会实践,因而最能激活思想的就是现实因素。当现实因素触动某一思想的时候,这一思想就会活跃起来。我们要善于发现思想与现实的联系和对应点,将现实因素引入理论,又将理论引入现实生活,使思想在与现实的互动中被激活。

  思想是人创造的、为人服务的,只有当思想与活生生的人联系起来时,才能被激活。思想从人的头脑中产生出来后,就会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或精神现象附着在书籍等载体上,成为相对独立的存在。但是,当思想走上这条道路后,就可能变成一种脱离人的客观化的知识,而不再像口耳相传时那样,活跃于人们的语言中,体现于人们的习俗中。人的思维是活的,人的语言是活的,人的行为也是活的,当一种思想处在活生生的思维过程、语言表达和社会行为中时,就是高度活跃、具有活力和影响力的。要想展现思想的魅力,激发人们对思想的兴趣,就不能只做思想的传声筒,而应将思想经过自己头脑的理解、语言的表述,表达传递出来。不经过思考、理解和认同,思想的表述就没有力量,就没有生命力。

  思想是在交流和碰撞中保持活力的。流水不腐。同样,人的思想也不能处于封闭静止状态,否则就会僵化。因此,使思想保持活力的途径之一,就是使其在与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中焕发蓬勃生机。思想讨论、观点交流可以使思想活跃起来。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应大胆介入现实问题的讨论和争鸣,激荡思想,发出有影响力的声音。

  思想是在创新中产生发展的,也是在创新中保持生命力的。创新是根据时代发展和条件变化,对思想做进一步的理解、阐释和丰富发展。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赋予马克思主义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使这一科学理论不断释放出巨大思想能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空前活跃。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对接和互动,不断实现思想的激活与创新。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