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超级中学”的标杆,衡水中学一直被社会主流舆论和教育专家口诛笔伐,被认为是“反教育”的“高考训练营”,是泯灭人性的“考试机器加工厂”。可与此同时,河北的学生和家长用脚投票,想方设法要挤进衡水中学的大门,考上衡中是河北很多初中生的奋斗目标,全国各地来衡中参观学习的同行络绎不绝。(10月23日《扬子晚报》)
教育专家对衡水中学声声讨伐与学生、家长的千方百计挤进衡水中学形成鲜明的对比,衡中的教育方式到底好不好,可能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够说得清楚。而衡中为什么引来专家们如此多的不满,专家们在讨伐的时候可曾想过为什么会出现如衡中这样的“高考工厂”?为什么被媒体剖析为“像传销”和“洗脑”,使学生失去了独立理性思考的能力的“激情教育”却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我国一直以来都提倡素质教育,目的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然而,在实际的教育中,机械地以考试分数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有了优等生和差生的不同待遇。每年的高考似乎也决定了莘莘学子的命运,以考了多少分、考上了什么样的大学来判读一个学生在之前的学生生涯是否付出了努力。而素质在整个学生生涯中显得并不那么重要,读研却不会剥鸡蛋的屡见不鲜,高分低能的彼彼皆是,可是这样的学生却能成为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学生,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素质教育体现在何处?
种了什么样的豆,才能得什么样的瓜,衡中的所谓“洗脑”式“激情教育”不过是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显得更加出类拔萃,比别人更有优势,这正是现下我们国家的教育所导致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早就有所认识,然而现下的教育制度显然还不能保证它的落实。以此为前提,如衡中一样的学校越来越多也便不足为奇。
毋宁说“衡中现象”给所有社会人尤其是教育者提了一个醒: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不能只存在于“心向往之”的层面,还须所有社会人为之付出点点滴滴的努力。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