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恩平的“捐资与专资重教”

2015年07月01日 10:52   来源:光明网   高亚洲

  “百万+洋房”,著名侨乡乡亲、澳门恩平同乡会会长冯活灵去年在恩平专设的“学霸”奖学金就一度引发争议。而今年高考,恩平又再次传言称只要高考过重本,人人都有钱奖励,再次引起关注。(6月30日《广州日报》)

  一百万,洋房一套,拥有这些,只要你“考上清华北大”。这似乎并不是一个会讨喜的事情,从各类充斥着“财”味的“重奖高分”、“状元崇拜”的报道中,即便言之凿凿称是“尊师重教”,但赤裸裸的商业裹挟,或是失当的财政偏倚,都让看上去美好的“重教”,沦为喧哗的变样走偏,成为舆论的鞭挞对象。

  从这起发生在广东恩平的“重教”新闻来看,既有来自民间力量的“捐资”,其实也还有来自当地官方的“专资”,根据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人的说法,每年会依据《恩平促进教育发展专项基金》规定,拿出10万元作为“高考突出贡献奖”。当然,两者之间显然不能相提并论,就前者而言,与往日所见的“重奖”,也不能同日而语。从此次的民间捐资来看,最显要的特点,便是没有了“财”味,其设立初衷是为扭转优质生源流失,重振恩平教育事业,凝结的是当地乡民的桑梓情。当然从根本上说,它是属于个体行为。

  面对重奖,我们习惯站在道德高地上,高谈阔论重奖之下的负效应,比如重奖是否催生匹夫?比如重奖是否撼动价值观?比如重奖是否造成认知偏差?这些担忧可谓不无道理,但是就此番的民间捐资而言,既然在动机上,不存在商业上的消费,那么这些来源于道德高地上的审判,显然是属于热心过度的解读,这毕竟是个体的行为,而且还专门从基金中拿出20万元用于当地小学建设,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更何况,所以说,从可预期的效果来看,这种捐资重教对“扭转优质生源流失,重振恩平教育事业”,是可以形成正面价值的,如此便达到了民间捐资的预期效果。

  但是,对于来自政府的“专资重教”,或许可以理解为当地政府对民间捐资的积极回应,也可以肯定其开始“重教”的初衷。但是,区别于民间捐资,对于政府的专资却有必要仔细审视一番了。这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究:第一,作为公共管理部门,如此“专资重教”,是否妥当?第二,作为纳税人的供养体,如此大手笔的“专资重教”,又是否妥当?

  从公共管理的层面上,政府作为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践行者,需要在效率与公平上做到均衡,那么就有必要考量政府的重教逻辑是否基于公平和正义?在对办学业绩的考评上,是依循什么逻辑?是否有利于社会更大的公平?是否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从纳税人的供养体来看,政府大手笔是在慷纳税人之慨。要知道,政府财政收入都是来自纳税人腰包,而纳税人的钱更应该用于促进社会公益,所以政府财政收入该用于何处,应有严格的审核和监督。那么,有必要追问的是,专资重教的资金,是否经过权力机关审核?是否是基于政府整体工作的统筹考量?

  于此来说,来自民间的“捐资重教”和来自政府的“专资重教”,即便在出发点相同,但是所要审视的角度完全迥异。这既是关于民间举动与官方行为的逻辑差异,也是关于私权与公权的价值厘定。(高亚洲)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