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刘颂寒认为,中国经济的格局是“东富西贫”,显然离当初提出来的“共同富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经济增速放缓并不是“世界末日”,反而可以让我们抽空去解决贫富差距等一些社会民生问题。
资料图片
27日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多位经济学家齐聚"经济学家谈经济: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分论坛。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中国经济回到7%的增长是回到常态,6%-8%的经济增速都是合理区间。(3月27日中国证券网)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再加上十多年的艰苦谈判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换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且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当下中国经济不再是以两位数的速度高增长,于是,有人开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担忧起来。
放眼世界就不难看出,亚洲国家创造过很多经济增长奇迹。例如,日本从1953年到1970年代初期的高速增长;马来西亚在1990年代中期也有过几年的高速增长。但最后,他们都逐渐放慢了经济发展的脚步,中国会步其后尘吗?
其实,相对于以上两国来说,中国有着不同的国情:范围辽阔的领土,更为庞大的人口基数。经济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也让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经济的格局是“东富西贫”,显然离当初提出来的“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经济发展放缓的当下,如何去改变财富分配不均等社会问题,是有关部门迫切需要做的。相关的社会保险和环境保护等制度也还需完善。所以经济放缓不一定是世界末日,相反,能让中国适时地腾出手来做一点别的事。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而不容回避的是,恶性发展的工业也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在雾霾越来越严重的当下,工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一直被人们“侃侃而谈”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仅是制度方面不完善,更是思想方面方面存在束缚。一些地方官员陷入了“经济不增长挨骂,环境污染加深掉官”的怪圈中。在如今经济增长放缓的前提下,倒是可以想办法好好整治一下当地违规的生产企业,来防止环境的继续恶化了。
网络段子手曾编过一个“中国很有钱,却为何没能完善社会服务和教育制度” 的段子,把问题归结于国人一直将重心放在“赚钱”上。这样的观点有点过于盲目,但也不得不说,我们的确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所以,经济增速放缓并不是“世界末日”,反而可以让我们抽空去解决一些社会民生等问题。如此,也才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中国经济网网友 刘颂寒)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中亚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
如何看待经济增速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