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塑料油麦菜是“添绿”还是“添堵”?

2015年03月16日 11:18   来源:荆楚网   李雪飞

  近日,市民发现位于吉林市吉林大街与滨江中路交汇处的路口处增添了30多个形似“油麦菜”的绿色塑料假花盆景花卉,吸引了过往市民的目光。有市民戏称:“弄了这么多盆的塑料假花,看起来还真像油麦菜,可就是吃不到啊,感觉真是有点浪费了”!(3月15日中国网)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之前有长春“假树一条街”,先在有吉林“塑料假花盆景花卉”,不断地刷新着政府绿化“剑走偏锋”般的奇门异术的下限。诚然,塑料假花确实能够“四季常青”,一方面省去了后来养护的费用,不论是浇水还是修剪枝桠,也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一方面还能够重复利用,不会因刮风下雨而需要重新栽植。可是却失去了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和净化作用,与其种些假树碍事,还不如铲掉直接拓宽道路呢。

 

  城市道路绿化的意义不仅是为了美观,更多的是一种卫生防护作用。当今社会中,机动车是城市废气、尘土等的主要流动污染源,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机动车辆增多,引起城市污染现象日趋严重。而道路绿地线长、面广,对道路上机动车辆排放的有毒气体有吸收作用,可净化空气、减少灰尘。道路绿化还可以调节道路附近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可以减低风速、降低日光辐射热,还可以降低路面温度,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由此看来,看似“一劳永逸”,为道路“添绿”的办法反而失去了其本初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丧失了卫生养护功能的绿化带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绿化带,吉林市的绿化部门的这一行为不仅没有“添绿”,反而“添了堵”,一则是无用的绿化带“堵了路”,再则是百姓因政府的懒政行为“堵了心”。

 

  基于此,政府应当把心思多用在如何为百姓办一些实事好事之上,一味地追求“表面文章”而弄些“花架子”伤了民心的懒政行为是要不得的。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相应的调整行动,莫让“添绿不成反堵心”的“塑料油麦菜”再现于世。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假花搞绿化新闻是在误导读者    2015年03月17日
  • ·街头塑料假花装点了谁的门面?    2015年03月17日
  • ·不要看到塑料花就认为政府造假    2015年03月17日
  • ·洋塑料泛滥,只因“就是钱好”    2015年06月2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