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发现位于吉林市吉林大街与滨江中路交汇处的路口处增添了30多个形似“油麦菜”的绿色塑料假花盆景花卉,吸引了过往市民的目光。有市民戏称:“弄了这么多盆的塑料假花,看起来还真像油麦菜,可就是吃不到啊,感觉真是有点浪费了”!(3月16日人民网)
上午就看到了这条图片新闻。从相关照片来看,我觉得还是挺养眼的。特别是在天寒地冻,万木萧条的北方城市,这一抹绿色,确实给城市增添了一道明媚的春光。至于有市民戏称:“弄了这么多盆的塑料假花,看起来还真像油麦菜,可就是吃不到啊,感觉真是有点浪费了”,也纯粹是一个说说罢了的玩笑。因为,从照片中不难看出,这些仿真绿叶“植物”,根本不像所谓的油麦菜,即使是真的油麦菜,如果是用作公共绿化的,也不是谁想吃就可以吃的。
可能是受了山头刷绿、坟地喷漆的“诛连”,对吉林的所谓“油麦菜”,已经有相关评论对此无情抨击。而评论的套路,大致也和对山头刷绿之类的批评差不多。笔者觉得,二者不能相提并论。这就像人们习惯用“绿帽子”形容男人的屈辱,但不能看见谁带了绿帽子,就认为他的女人出轨了。对于吉林的“油麦菜”,至少应该听听当地政府怎么说?也即这样做是做给谁看的?如果不是做给“有关部门”看,而只是让市民看到了,这道风景总比满地积雪让人心情愉快吧?
也可能时值“315”,任何有关带“假”字的,都可能被当做应景的新闻。但这种被称作“油麦菜”的装饰物,早已成了人们司空见惯的仿真装饰品,不同于刷了绿漆的老黄瓜。不少没有养花条件的家庭,都普遍用这种仿真花卉装饰家居。将其称作“假”,是相对于被仿的天然植物,而这种装饰方式,并不完全都是为了作假。如何判断这种行为的真假性质,就要看实际情况了。比如,家里要来贵客,主人买几束仿真花点缀一下客厅,算不算欺骗客人?而如果主人在茶几上放几盘仿真的水果,性质就不一样了,这才是骗人的。
而吉林的“油麦菜”,就如同人们家里的仿真花卉,在这种即使不算太合适的行为中,也不能一下子就断定其造假。因为,造假的目的是用来骗人的,但是在满地积雪的北方城市,谁会相信会有这种南方植物?再说,插彩旗、挂灯笼是装饰,用仿真植物美化街景就不是装饰?而关键的问题是,在积雪还没有化尽的北方城市,如何营造出一片天然的绿色?
诚然,耐寒的常绿作物不是绝对没有,但是不是每个对此口诛笔伐的时评人,都知道这种植物的代价和种植要求?笔者对此也一窍不通,但不妨从照片上看,沿街的其他天然植物,全部是枯枝败叶,试想,假如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下,很容易“养活”常绿植物的话,为何在整个街景中,只有“油麦菜”映衬着一缕春色?
因此,且慢对吉林的“油麦菜”横加指责。如果当地政府在这次“造绿”中存在应付上级检查的敷衍,或者在采购过程中发现权力寻租行为,那也是要根据事实另当别论。如果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或批评落入“格式化”,也必将让更多的社会呼声变得轻薄。那么,何不先等一等呢?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