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高档内衣”炫给谁看

2015年02月16日 08:04   来源:红网   乔志峰

  中国顾客以对名牌包等趋之若鹜而著称,但随着政府厉行节约行动令官员羞于购买此类商品,如今人们也对奢华商标和炫富行为退避三舍。但许多人似乎开始在衣服下面“炫富”。业内人士表示,从2012年起,中国高档内衣销售一直在增长,去年占内衣销售额30%。“一些女性正把更多心思用于包括内衣在内的穿着性感上。”人们希望有秘密的“任性嗜好”。(2月15日《环球时报》)

  已经有太多的官员因奢侈穿戴遭受质疑,这万元羽绒服和巴宝莉衬衫是真不能再穿了,爱马仕腰带和LV的包包也不能随便露出来了。可是,有富不炫、憋坏心脏,千方百计搂钱,不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吗?既想逃避监督,又忍不住想炫上一把、满足一下畸形心理和成就感,咋办?很快,聪明人就再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外衣穿得简单,在内衣上下功夫。表面上看艰苦朴素,扒开外衣里边却“金光灿灿”,一条小小内裤,说不定就抵得上普通百姓一个月的生活费。有钱,就是这么任性。不知道他们是否觉得“有点累”,甚至有点“精分”?

  令人好奇的是,既然是炫富,就是想让别人看到,并不单单为了寻求一点心理的满足感。否则,岂非“锦衣夜行”,失去了炫的意义?那么,“高档内衣”到底炫给谁看呢?给家人看,没必要;给同僚看,不大可能——总不能同事之间没事就脱下裤子比内裤吧?给其他人看,当然更不可能,那不摆明了耍流氓嘛。百思不得其解,忽然想到官员落马通报中经常出现的两个字——通奸,莫非,“高档内衣”与此有关?果如是,则确属“好钢用在了刀刃上”的英明之举,这叫“内秀”。

  记得因露富被查的先驱周久耕落马后,南京市房产局某副局长曾举着袖子说:没戴手表了,现在看时间都是看手机上的时间显示。“周久耕后不戴表”,还捋着袖子让人看,也算是世间奇观了。并非领导无表可戴,他们只是把表放在家里了。他们不再露富,对舆论严防死守,做事情更隐蔽、更低调,让民众无迹可寻。现在,某些官员不仅不戴表,还把奢侈品藏在了外衣下面,这不仅给公众监督设置了障眼法,也给纪委查案增加了难度——难道查案先要扒裤子,检查官员的内裤是啥牌子?

  不过,迷惑性再强的外衣,也遮不住里边隐藏的龌龊和肮脏。归根结底,不管是穿在外边还是穿在里边,奢华穿戴都不过是表象,其本质还是腐败堕落和奢靡之风在作祟。哪些官员在炫内衣?他们(她们)炫给谁看?无疑这又给纪委提供了新的反腐线索,并且有迹可循。循着“高档内衣”查下去,必能让某些丑陋无所遁形。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