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历过死亡,方知生之可贵;经历过战乱,才知和平之美好。今天,我们重温历史,更希望能从中得到惊醒和反思,避免悲剧重演。
资料图片:山东枣庄,小学生们在“枣庄铁道游击队展览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来源:吉喆 / 东方IC)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二战结束69周年,美国人民没有忘记珍珠港事件,俄罗斯人民没有忘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犹太民族没有忘记奥斯维辛集中营……作为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也没有忘记日本侵华带来的伤痛。今年2月,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是用法规的形式来缅怀先烈以及死难同胞,在铭记历史中追寻正义与和平。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战争的本质则是毁灭,是一切悲剧的根源。在战争中,太多人被裹挟,生死之间,所有的美好,比如家庭、爱情都成为无比奢侈的追求。当热血青年们喊着“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奔赴战场时,战争则成了所有“母亲们的梦魇”。即便在战争中幸存,那种心理创伤也难以愈合。经历过死亡,方知生之可贵;经历过战乱,才知和平之美好。今天,我们重温历史,更希望能从中得到惊醒和反思,避免悲剧重演。
只是“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诸多编剧的想象里,战争成了一个娱乐苦难的背景。看看荧屏上充斥的都是什么?手撕鬼子,一颗手榴弹可以炸下侵略者的飞机,一把飞刀竟然可以灭敌重炮……如此轻而易举,哪需我们八年浴血奋战?炮火纷飞中,我们看到的是女演员的精致妆容,宛若天兵的八路军,见死不救的国民党军队,草包一样的日本兵……只感觉,程式化的演绎中,真实的战争图景离我们越来越远。而浮夸的剧情也消损了官兵们的抗战价值,他们就在戏说中二次死亡。
没有对历史的尊重,戏说代替了历史,难以真正反思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只会将狭隘的仇恨传承下去。2012年,部分群情激奋的“爱国者”借口“保卫钓鱼岛”,对拥有日货的同胞打砸抢,酿成许多悲剧。说到底,这不过是“非黑即白”的战争思维的演化。还有被边缘化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直到近年,他们才得到民政部的认可,才获得了迟到的敬意。
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不只是纪念,更是一次扪心自省、反思历史的机会。我们不该忘记,中华民族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死伤三千五百万人、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我们也要自豪,中国在灾难中奋起,积贫积弱的旧时代一去不返,崛起的新中国成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繁荣、和谐的重要力量。历史需要公正对待,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它才不会成为我们的包袱,阻碍我们的未来。(中国经济网网友 沙晓乐)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日本侵华自供史料公布 正义的力量不可战胜
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