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俐:世界杯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有喜有忧一本账

2014年07月15日 06: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世界杯早已经不是一场单纯的足球盛宴,它已经成为一本经济账,每一根毛细血管里都散发着浓浓的铜臭味儿。人人都能消费和被消费,而唯独缺席的却是最为核心的最纯粹的足球运动本身。

世界杯;中国球迷

7月14日,北京三里屯一酒吧内,德国队球迷与阿根廷队球迷穿上各自支持队伍的球衣,聚集在一起看球,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呐喊助威。(图片来源:大可 / 东方IC

  当挤在一间屋子里看球的人作鸟兽散,四年一轮回的世界杯也终于结束了。

  过去的一个月里,国人仿佛集体患上了一种歇斯底里症。他们通宵追看比赛,甚至有人因过劳猝死,有人因激动流产……就好像,世界杯是我们自己家的,梅西、罗本、内马尔、克洛泽是和我们一块儿愉快玩耍的小伙伴一样。

  奇怪了,跟中国队没啥关系的世界杯,国人为啥看得还挺来劲儿?

  道理往往是简单而朴素的。中国的各大媒体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恨不得每时每刻都在滚动发布各种有关世界杯的好消息和坏消息,他们竭尽全力去营造一种氛围——如果不看世界杯,你在小伙伴中就会受到排挤!于是,无论“董秋迪”还是伪球迷,都在迫不及待地讨论世界杯,仿佛唯有如此才不至于被冷落、被边缘化。

  正是这种被严重透支的激情,让无数搭调或者不搭调的人都能从世界杯中分得一杯羹。餐馆的老板抬出了电视,摆出了小龙虾和烤串儿,通宵招揽客人;电商“跳楼价”促销食品和酒水;某些“知名评论员”,爱不爱球没关系,写点专栏,当个嘉宾,一个月下来,就赚得盆满钵满;而“天台”上更是挤满了豪掷千金于足彩的“赌徒们”。

  曲终人散之际,人们才发现,世界杯早已经不是一场单纯的足球盛宴,它已经成为一本经济账,每一根毛细血管里都散发着浓浓的铜臭味儿。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能消费和被消费,而唯独缺席的却是最为核心的最纯粹的足球运动本身。

  似乎,国人已经完全习惯了没有中国队的世界杯,中国男足也不再被拿来痛心疾首,而成为调侃与嘲讽的对象。如果不考虑中国男足的情绪,这无疑是一次“用户体验”达到极致的世界杯。

  万种风情在巴西,百般尴尬在中国。在中国,足球就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当国外的孩子尽情享受着踢球的快乐时,我们的年轻人却在“出人头地”的急功近利之路上渐行渐远。更加讽刺的是,房地产商买地占据了原本应该让青少年自由驰骋的绿荫,结果却是房地产商成为国内顶级职业联赛中最大手笔的投资商。

  我们是孔夫子的后裔,我们也是阿Q的后人,我们需要自我安慰。说我们生性乐观也好,盲目自大也罢,足球在中国就是个乐子,何必太在意呢?

  所以,不要奇怪,这个国度或许凑不齐一支拿得出手的足球队,但其球迷队伍却永远是世界上最庞大的,任谁也不敢小视,如果他们想在这里赚钱的话。(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王心俐)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世界杯决赛德国夺冠:无咎者,善补过

     世界杯随感:肉食者谋之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