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茬的命运不应只是“一把火烧掉”

2014年06月13日 11:1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石广田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麦茬曾经很金贵,金贵到有些人为争一垄麦茬,不惜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那时候,农村还没有“分田到户”,大家都不富裕,连烧火做饭的柴火都少得可怜。为此,生产队会把麦茬当柴火按人头分给每个家庭,人们再全家一起去拔麦茬。

  有些精明的村民,在割麦子时会留一手。他们故意把麦茬剩得高高的,这样柴火就能多出不少。不过,分麦茬是要抓阄的,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偷偷留高麦茬的人如果没分到自己想要的那一份儿,自然要心生怨气。

  “分田到户”以后,煤炭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麦茬没有了用处。为了不影响下一季作物的播种和生长,人们在割麦时镰刀几乎挨着地皮,麦茬变得又低又整齐。这样做还有另一层考虑,那就是麦秸的数量多一些,卖给造纸厂的时候能多收入几块钱。

  2000年以后,联合收割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代替了手工收麦。这时候,麦秸几乎一分不值了。收割机割麦子按亩数收钱,自然要提高效率。它们的刀片抬得很高,这样进到机器里的麦秸就少很多,既省油又加快了进度。麦茬是高是低,在机少麦多的情况下,人们已经顾不得较真了。

  每到收获季节,收割机“轰隆隆”地开过去,烟尘散尽,留下一垄垄高高低低的麦茬,像技术不甚高明的乡村理发师剃过的癞痢头。心急火燎忙着种地的村民们,一看到它们就心烦意乱。

  为了不让高高的麦茬影响秋季庄稼的生长,上了年纪的老农会扛起锄头,在骄阳下把麦茬一垄垄锄掉。年轻人则没有这么“傻”,他们打工一天能收入100多元,懒得去受锄麦茬的“活罪”。

  近几年,乡村干部开始宣传:“秸秆综合利用,利国利民。”实际上,除了让庄稼秸秆留在田里慢慢腐烂,他们并没有提供可以利用的新技术,“综合利用”仅是一句口号而已。

  于是,烽烟四起,“噼噼啪啪”的火头随风漫卷,田野变成了战场。村干部、乡干部疲于奔波四处灭火也无济于事,一会儿工夫就留下一片片焦黑。这就是一季麦茬的现实命运。

  我时常想,如果有那么一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真的能够变废为宝,麦茬的命运应该不会只能“一把火烧掉”吧?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