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麦茬限高”是不靠谱的禁烧令

2014年06月04日 07: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邓海建

  为禁烧秸秆而对麦茬限高10厘米,安徽太和县的这一举措日前在网上引发争议:因为限高增加了农机收割的成本,导致很多收割机离开,并引起种植户的担心,不少网友则批评麦茬限高系“拍脑袋的决定”。当地回应,将会以补贴的形式降低农民的成本。(《南方都市报》6月3日)

  “麦茬限高10厘米”,这要求听起来有点像“厕所里的苍蝇不得多于5只”,难免被冠之以官僚决策的名头。确实,这样的要求,与农户的收割传统、机械作业现状相去甚远。为了达到10厘米以下要求,要么人工费时费力,要么收割机费油费钱,反弹声自然不小。

  该县政府官网的政务动态显示,5月24日和27日,该县至少召开过两次秸秆禁烧的工作会议。5月31日,该县政府发布的《太和县制定秸秆禁烧工作标准》第二项明确提到,“全面实行短茬收割,所有小麦收割留茬高度一律严格控制在10厘米以下”。不过,尽管“标准”如此荒唐,就算户户不达标,恐怕也祭不出什么惩戒性杀手锏。毕竟,如此要求缺乏法律约束力。说白了,对基层干部也许有用,对农户也只有道德约束力罢了。

  每年一到夏收,就是农户与巡查组斗智斗勇的时刻。村里田头大喇叭流动宣传着,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无非是摆明焚烧秸秆的利害关系——譬如有碍PM2.5治理,污染大气环境;譬如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等。遗憾的是,无缝接轨的宣传,抵不过农忙时节一烧了之的方便。于是,“禁烧”成了权力层面的头上利剑,但是无法将压力传递到农户身边。真正做到禁烧,还得仰仗村民文化素养提高,而这显然不是三五年可以完成的任务。

  于是,就呈现出诡异的两个现实:

  一是越是烧得厉害,越是对基层公职人员加大惩戒筹码。譬如在5月30日,江苏如东县岔河镇龙凤村和通州区兴东镇永护村发生露天焚烧秸秆现象,龙凤村党支部书记已被免职,如东、通州两处秸秆火点所在村、挂钩部门、镇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已按程序接受问责。5月31日,江苏南京市高淳区公布秸秆焚烧处理结果,区环保局长和桠溪镇党委书记被停职检查。

  二是有限补贴并不能对分散经营的农户构成杠杆效应。譬如根据规定,安徽省市县三级财政目前对禁烧工作实行每亩20元的资金补贴,主要用于秸秆机械化还田或打捆、短茬收割农机刀具磨损、玉米免耕直播机械、收储点建设和秸秆转化项目。不过,有村民反映“至今都不清楚是否有补贴”。太和县今年新出台规定,对没有焚烧秸秆的麦田每亩再奖励10元。当然,这钱同样要经历复杂程序。在禁烧后的人工成本远大于焚烧之便的语境下,即便理解基层干部的苦心,少数农户、尤其是人手紧缺的留守家庭,还是有不得为之的无奈。

  “麦茬限高”固然滑稽,但还有比之更靠谱的禁烧令吗?秸秆综合利用说了这么多年,依然停留在传说阶段;而禁烧政策基本“只谈感情不谈钱”,未能从技术层面解农户的燃眉之急——千百年的农耕传统在,夏忙时节又不等人,秸秆还能怎么处置?也许,只有正视那些“放火”的理由,才能真正找到“灭火”之路。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