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后麦茬限高10厘米,是“拍脑袋决定”?

2014年06月05日 07:28   来源:羊城晚报   

  围观

  媒体报道,为禁烧秸秆而对麦茬限高10厘米,安徽太和县的这一举措日前在网上引发争议:因为限高增加了农机收割的成本,导致很多收割机离开,并引起种植户的担心,不少网友则批评麦茬限高系“拍脑袋的决定”。对此,当地回应,将会以补贴的形式降低农民的成本。

  质疑

  超一厘米会罚款吗?

  小白:限高10厘米,谁去量,超过一厘米会罚款吗?限高和禁烧秸秆有何关系?

  网易网友:不给焚烧,又限高,农机手都走了,耽误农活。秸秆不让烧怎么处理?以前还可以做饭烧菜,现在农村都用电用天然气,谁还用?离大城市还好点,因为有科技和市场,可以回收做饲料,小地方怎么办?

  网易广西南宁市网友:烧秸秆是为下一季作物蓄肥。

  点赞

  看到了治烧秸秆决心

  网易安徽省合肥市网友:每年烧秸秆让天空布满烟灰,医院人满为患,高速车祸连连,政府补贴限烧,我感觉十分恰当,补贴发放是个问题,但能看到政府治理的决心,今年安徽阜阳烧秸秆确实少了,给政府点赞!

  支招

  处理秸秆应多元化

  文化:现在很多收割机是收割粉碎一体的,秸秆粉碎直接撒田作肥。当地收割机要换代了。

  光荣:为何不学习国外的商业化运作?企业向农场进行集中收购,处理,制沼气发电。

  我的态度:秸秆造纸不是挺好的么?

  辨析 “麦茬限高”的私利与公义

  话不在多:麦茬限高10厘米,首先影响的是农机收割机主的利益。割茬低了,会增加收割机的喂入量,增加其负担,多耗油,收割速度降低。较低的收割割台,还有可能让割刀接触土地或碎石等,易造成收割割刀的磨损或打坏。这样,农机收割机主的风险增大,利益会下降。

  可割茬高了,如果不焚烧,那么将来耕种时,耕地的难度会加大,种时易压种造成出苗不齐。如焚烧,会造成大气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其实限茬高10厘米,农机手增加的成本,每亩也就5元左右,不会超过10元!并不像相关报道上的说法:有农机手反映,限高增加耗油量、误时间,“一亩地最少要涨个60块钱到70块钱”, 这种说法不负责。

  在过去农业机械还不普及的年代,老人们评价一个收麦好手的标准之一是:弯得下腰,割茬低,最好贴着地面。当然,这样的代价是:割茬低,需大弯腰,累人;割茬贴地面,会碰到沙、土、石,磨损镰刀。这和当今机械作业的原理是一样的!懂了这个,就知道谁是利害的关联者。

  点评

  “麦茬限高”的陌生与偏见

  毛建国:秸秆焚烧的新问题,对应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当炊烟成为一种乡愁,农民用上电气之后,也就意味着秸秆的出路成了问题。细观几种秸秆处理技术,无论是秸秆发电,还是生物制浆,抑或作为生物饲料,都碰到成本、技术、消化量等难题。就当前来看,最实用最广泛的还是秸秆还田,也就是把秸秆打碎后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

  可秸秆还田受到秸秆高度的影响,秸秆超过10厘米很难直接还田。这也是“麦茬限高”的意义所在。如果说这两年政府在秸秆禁烧上取得一些成绩的话,那很大功劳得益于大量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特别是政府通过补助引导,对农机收割提出技术要求,对麦茬进行限高,为秸秆还田提供了可能。不客气地讲,其他技术更多有“观赏效应”。

  当然,对补贴是否到位,补贴到底是应该给购买收割机、粉碎器、打捆机等器械的农户,还是直接发给种植户,补贴标准能否再提高一点,这都值得商榷,但简单地否定实不可取。而且,“麦茬限高”是否真的“一亩地最少要涨个60块钱到70块钱”,恐怕也是道听途说,最起码是一家之言。比如在江苏,早就推广了“麦茬限高”,增加的成本绝对没有这么高。

  “麦茬限高”的意义你可能永远不懂。种种非议,折射出“陌生与偏见”。具体表现为,说起来人人关心农村,可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农村,包括那些出身农村的人,由于离地日久,也不懂农村不识农情。而对于农村基层发生的一些情况,一些人不调查不研究,只凭一时情绪作出习惯偏见。这种“陌生与偏见”,在“麦茬限高”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专题整理 小强 感谢网易网友)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