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茬限高令”争议 应尊重农民的利益诉求

2014年06月03日 07:06   来源:西安晚报   文/杨朝清

  安徽阜阳太和县群众日前反映:当地麦收工作正在进行,但县政府却发文,要求收割后,麦茬高度控制在10公分以下。村民们说,这样的规定增加了收割成本,不少农机手拒绝为村里收割小麦。(6月2日央广新闻)

  “麦茬限高令”的初衷,在于通过量化管理,防止农民焚烧秸秆,减少大气污染。然而,这个充满制度善意的公共政策,为何会引发老百姓的质疑和不满?

  在收益并不高的情形下,执行“麦茬限高令”将使一亩地多出近六十元支出,显然是农民不愿意承受的;一亩地经常要割两遍,导致很多收割机因此离开。一个初衷良好的规范,却在执行的过程中 “用不上”、“用不起”,是否也意味着制度在设计的时候不够合理、缺乏操作的方便性呢?

  尽管当下秸秆利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是由于设备昂贵、收购秸秆费用较高等因素,企业的参与热情并不高。因此,防止秸秆焚烧不能采取脱离实际的“一刀切”,而是要“变堵为疏”——通过提高政府补贴的方式来提高企业和农民秸秆利用的积极性,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焚烧秸秆的现象自然会逐渐减少。

  公共部门只有通过民间触角摸清农民的顾虑和担忧,只有尊重和回应农民的利益诉求,才能不断促进自身的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让公共决策更有“准头”,从而减少“麦茬限高令”的越位和偏差。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