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公考多考生被判试卷雷同 别让小概率"误伤"公信

2014年05月19日 07:18   来源: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考试成绩公布后,一则题为《广西公务员考试发现雷同试卷是作弊还是被误伤》的网帖在多个网站传播。网帖称有多名考生对被雷同试卷甄别技术判“违纪”不服,认为被“误伤”。对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回应称“对考生违纪的判断不存在‘误伤’”。(5月18日《新京报》)

  试卷被判雷同,不仅今年公考泡汤,更背上考试作弊的“污点记录”,可能成为一生的伤。考生对试卷甄别结果不服,积极申诉,应在情理之中。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社厅“试卷甄别系统对考生违纪的判断不存在‘误伤’”的回复,却有点自信过头。试卷被判雷同,别让小概率“误伤”公考公信。

  雷同试卷甄别,说白了就是鉴别错同率。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不同的考生在独立作答的情况下,错同率一致是小概率事件。但在极具中国特色的公务员考试中,这种小概率事件发生并非没可能。一是,在考前辅导班泛滥的情况下,考生存在着思维同质化趋势。我参加过一个公考培训班,老师从头到尾传授的都是应试技巧,比如,文章阅读题如何快速找答案,图形推理怎么蒙答案。试问,在考生思维同质化的情况下,错同率高度耦合偶然么?

  二是,由于行测时间紧,考生很难做完。因此,部分考生在答题之前,就已经预设了要放弃部分题目。比如,研究今年的公考试题,资料分析题选C的概率最大,数量关系题B容易“中奖”,那么一旦答不完直接就把预设答案“抛出”。有的考生甚至遇到不会的全部选C,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答案“撞车”的概率并不低。

  事实上,即使误判概率误差小于10的17次方分之一,有关部门也不能草率判定无“误伤”。毕竟,社会的鬼斧神工之处,就在于事物的不可预知性。更何况,行测考试是客观题考试,存在应试思维高度耦合,答题模式高度雷同的情况。因此,有关部门不能把雷同判定奉为圭臬。

  其实,“试卷雷同”为根据判定考生违纪的做法,有明显的“有罪推定”色彩,对被判定是作弊的考生而言,是缺乏程序公正的。因此,既然考生提出质疑,不妨启动一下复核程序,通过调阅考试录像、考生信息,重新分析试卷,得到让质疑者心服口服的结论。否则,就可能招致舆论反弹,甚至让公考公信遭到“误伤”。

  文/薛家明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