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推动当代官员接受再教育的动力,不是对知识的孜孜渴求,而是让官帽更上一层楼的欲望。中国博士帽含金量的缩水,一方面是教育产业化作用下的乱象,另一方面则是官员晋升的需要。
资料图片
“图虚名,招实祸。真想建议中组部把这些博士招来考一下。好几个贪官都是博士。我抨击不学无术、注水的博士。”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孟学农,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番话引起人们注意。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十八大以来,副厅(局)级以上落马官员超60人。其中,博士学历官员至少12人,约占落马官员的五分之一。(3月12日《新京报》)
古代是学而优则仕,如今是仕而优则学。推动当代官员接受再教育的动力,不是对知识的孜孜渴求,而是让官帽更上一层楼的欲望。中国博士帽含金量的缩水,一方面是教育产业化作用下的乱象,另一方面则是官员晋升的需要。据统计,早在6年前,中国的博士授予数量已经超过美国,攀升至世界第一。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政府在职公务员,有的甚至身居要职,但含金量却始终遭质疑。中组部的一个抽样调查曾显示,九成以上的各级官员参加过各类研究生班等“学位速取”教育培训。
可见,官员读博浪潮早已有之,究其背后根源,原因不外有二:其一,没成本。其二,有收益。
官员读博的零成本,首先来自于政府机关财政支出乱象,很多机关预算混乱,支出全凭领导大笔一挥,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因此,官员读博的花费,多半是单位财政资金买了单,若是再获个优秀论文啥的,说不定单位还要颁个勤学肯干奖之类的。其次,如今官员热衷于就读各种文史类学科,因为文史类博士大多几篇论文就能搞定,不像理工类博士学历需要大量实验室数据做辅助。而长期缺勤或有秘书代劳上课签到的官员学员们,论文也大多是秘书代笔,更有位高权重的官员,论文直接由导师操刀。
官员读博的高收益更是显而易见的。如今的官员晋升道路上,畸形的考核机制,使得业绩往往让位于人脉关系、学历崇拜。真正下基层调研官员在群众中口碑的少之又少,靠浮夸的政绩工程,走上层路线溜须拍马上位的层出不穷。
植根于“博士腐败学”背后的博士崇拜学,其实不是崇拜知识,而是崇拜虚名实利。由此来看,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应当借此时机,对那些在职期间,官帽越戴越高,学历越读越高的官员展开彻查,看看里面有多少人中了“博士腐败学”的招,有哪些人挪用单位资金是为了自己谋学历,有多少人靠着假文凭、大忽悠得到了不应有的晋升。(中国经济网网友 谨言)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博士官员辞职下海能否给公众一本“明白账”?
博士官员“弃政从商”需警惕权力旋转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