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孩子收红包,领导不反对?

2014年02月07日 06:59   来源:红网   毛开云

  春节送红包,本来是图个吉利、皆大欢喜的事儿。但这个春节,如何给领导孩子送红包,成了不少人心里的一个“疙瘩”。有一位处级干部建议,将“孩子收大额红包视同父母受贿”列入禁令。(2月6日《京华时报》)

  现在当领导,真一个“难”字了得,既要管住自己,还要管好配偶,特别是要管好孩子。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虽说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但依然有一些人要打领导的主意,领导自己可以断然拒绝,而领导的孩子不谙世事,就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之徒的突破口。正因如此,对于孩子收红包,领导不能睁只眼闭只眼。

  然而,从报道的情况看,对于有人给领导孩子发红包或带点文具之类的事情,领导往往不反对。这就非常危险,不少贪官堕落的轨迹出奇的相同:节假日这种特殊时候、用人情的外衣做掩饰、通过老婆和孩子“曲线救国”、刚开始施以小恩小惠、绞尽脑汁攻克“第一次”……很多领导正是不敢对这种糖衣裹着的炮弹说“不”,最终“温水煮青蛙”,慢慢走上“不归路”。

  孩子收红包,领导不反对,这本身就是一种“官本位”意识作怪,没有拧紧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对法律、对制度、对权力、对人民没有敬畏感,而对规避风险、逃避处罚存在侥幸心理。如此领导,不但不配当领导,而且早晚会出事。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在反腐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现实语境下,很多领导能够吸取教训、管住自己。而对于新出现的“自己不伸手、孩子啥都有”的腐败新动向,每一名领导干部切不可等闲视之。真到了因孩子收红包而“惹火烧身”时,就不是“坑爹”所能解释和脱得了干系的。

  孩子收红包,领导必须且只能坚决反对。这既是一分为官的清醒,也是一种做人的准则,更是一种为民服务的本领和责任。领导反对了,孩子就不会收红包了;孩子不收红包了,送红包的人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对于送红包的人,也要有相应的提醒、教育和惩戒机制。只有大家都抵制“变色红包”,“变色红包”才能“销声匿迹”。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