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房价调控目标未完成该如何惩罚?

2013年11月20日 07:07   来源:红网   晴川

  年初,全国数十个城市提出了房产调控具体目标。除京沪两地语焉不详外,广州、深圳等地均表示目标为“房价涨幅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然而时至今日,全国房价涨势依旧,4个一线城市涨幅均超过20%,而城市居民实际收入增幅约8%,调控“军令状”已成戏言。(11月9日《新京报》)

  按照影响房价的主要三大因素来套,在增加供给,控制需求的同时,更要有供给和需求背后的政策环境紧跟。增加供给,就得先解决土地价格畸高问题。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所说,房价居高不下,真正的问题,在于相应的利益集团,不愿从根本上来解决房价问题,比如从土地供应这个源头来解决。这是个牛鼻子,不扭住,设定的房价目标再好看,都等于喊空话。而要满足市场刚需,前提是提高人群的个人收入,让买者不仅有心,更有力。然而,现实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幅别说赶不上GDP,甚至都赶不上CPI的速度。瓶颈裹挟,“房价涨幅低于人均收入增幅”的军令状岂能不沦为儿戏?

  如今一年倏忽而过。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要实现调控目标已基本无望。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洗脚重新上路。比如上海将二套房首付提至七成,广州社保未满三年无资格买房等,很可惜,他们依然沿袭之前老路,仅从抑制购买一方考虑。这种以“堵”为主的“突击式”调控,早已偏离问题要害十万八千里。如今房产市场已如一个亟须手术之人,你只给他几服止疼药吃,医好岂不是痴人说梦?

  为什么一些地方如此热衷订立不切实际的目标?这恐怕就得先追问一个问题:调控目标没完成的该怎么惩罚?从年初各城市的目标看,无一例外地,都回避了完不成房地产调控目标的受罚措施。显然,目标能否实现,他们心中有底,都给自己留了一手。既然70个大中城市中有69个同比上涨,65个环比上涨,那么,当然法不责众。即便要惩罚,怕也是自罚三杯吧?他们可以沉默,但至少,我们不能沉默,得有具体惩戒措施,不能让一些粗线条的所谓目标继续上路,继续忽悠公众。

  令人欣慰的是,面对行政化调控“越调越涨”的怪圈,刚刚结束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出了“调控回归市场化、完善土地供应和房产税改革”等三剂药方。如今,广东、四川、湖北、安徽、重庆等多个省市已怀揣药方,满怀信心地展开了农村土地集体入市的实质性试点工作。可以想象,一旦农村集体土地顺利实现入市,大量低成本闲置的农村建设用地,无疑将极大平抑土地市场价格,深深动摇土地利益集团的旺势。这种用市场手段平衡供需的做法,不仅能增加人群的财产性收入,也必然是给火热的房地产市场的兜头一盆冷水。而对于房价止升回落,则让人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