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浴室该不该禁艾滋病人入内?

2013年10月15日 07:05   来源:红网   杨兴东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就商务部起草的《沐浴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该办法拟规定,沐浴场所应在显著位置设立禁止性病、艾滋病患者入浴的警示标志。该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公共浴所对艾滋病人“说不”有没有必要,也引发了业内人士和社会公众的争议。(10月14日《北京晨报》)

  禁止艾滋病患者入公共浴室,引发坊间争议。反对者多认为,此举涉嫌歧视艾滋病患者。确实,现实中,艾滋病患者如果表露身份,多难以享有普通人的正常生活权利。无论是餐馆,还是咖啡厅等公共场所,一旦艾滋病患者表露自己,这些地方多半会对他们说不。而从表面上看,公共浴所似乎传播风险更甚,因而在这类场所,一般人的潜意识还是倾向于拒绝艾滋病患者入内。

  但从科学的角度而言,担忧艾滋病患者入公共浴室引发传染,似乎有些杞人忧天。根据报道,“多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没有一项显示有人因出入公共浴室而感染艾滋病”。况且,据专家研究,艾滋病病毒主要寄存于人体血液,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完整皮肤的接触不具备感染的可能。因而,如果禁止艾滋病患者入公共浴室,似乎不仅歧视了艾滋病患者,还有挑战常识底线的嫌疑。

  但揆度现实,官方这种考虑却不无道理。虽然科学而言,普通人和艾滋病患者共浴难以感染艾滋病,但从现实操作的角度而言,有谁能保证我们的身体时时无伤口?更何况,有时候,人们受的伤较为隐秘,不仔细检查,还难以察觉。当艾滋病患者与此类人接触,感染的风险,有谁能说没有?更何况,公共浴室也不可能对每一个人例行检查,即使是检查,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而,从理论上讲,禁止艾滋病患者入公共浴室,也是为更多普通人的健康考虑。

  综合上述意见,禁止艾滋病患者入公共浴室的规定,最大的争议点不是涉嫌歧视艾滋病患者,而在于从现实层面而言,这条规定欠缺操作空间。比如,如何禁止艾滋病患者入公共浴室?以肉眼而论,一般无法判定出艾滋病患者,所谓禁止,在实际操作上有可能沦为空谈。因此从目前的环境而言,推行这样的规定,恐难以落地。而行业规定的威信,就在于落地执行,倘若从一开始就陷入难以执行的境地,这样的规定又怎能长久?怎能收到规范行业的效果?

  所以在公共浴场,如何管理艾滋病患者,是一个颇具挑战的管理命题。一方面,“严格禁止”等字眼,确有歧视之嫌。另一方面,一视同仁,又有潜在的感染风险。综合考量,有关方面对此的管理,宜加大事后的惩罚力度。比如,艾滋病患者在明知道自己伤口破裂的情况下,仍进入公共浴室,需担负相应的法律责任——以事后的惩戒,构筑起公共浴室的安全防火墙。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