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车牌弃标保证金有操之过急之嫌

2013年10月11日 07:30   来源:羊城晚报   苏少鑫

  据本埠媒体报道,广州9月份车牌竞价摇号最终结果揭晓。因罕见出现12位填报1万元底价的申请者全部中标而被舆论质疑竞拍存在猫腻,引发的连锁反应是,有404个车牌买家反悔弃标,创历史纪录。

  这几乎是意料之中的事。对弃标买家来说,心中懊恼不难体会,信息不透明更会让他们产生灰色的联想。利益权衡之下,忍痛舍弃2000元保证金,大概是期望在下次参加竞拍时,用更低的价格来获得车牌;加上12位申请者以1万元底价中标对未来参拍市民心理上的影响,是否可以预见,未来的竞拍价格将会明显走低?

  广州产权交易所明确404名弃标者将被扣保证金,似乎存在值得商榷之处。扣保证金的依据本是“弃标者单方违约”。可现在的问题是,12位填报1万元底价的申请者离奇全中标,舆论质疑存在猫腻,市政府官员也表态由交委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如今调查报告尚未见踪影,凭什么认定是弃标者单方违约?

  如果调查结果证明存在内幕交易或其他猫腻,那么,参拍者花了3万元竞拍原本1万元就可到手的车牌,是否太过冤枉?如何面对公平的诘问?如果的确存在内幕交易或其他违规行为在先,弃标者明显就不构成单方违约,那么扣保证金理从何来?

  可是,事态的费解之处正在于此,调查结论迟迟未出,有关方面就先行认定一定是弃标者单方违约而扣了保证金,这是否意味着,广州产权交易所及广州交委已经先行认定,竞拍不可能存在猫腻?

  其实,如果有关部门真有诚意,就应该认识到,竞拍是否存在猫腻,事关市民对限牌政策的认同程度,兹事体大,交委作为组织、主导竞拍的部门,应主动避嫌,若能由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或至少由纪检部门牵头,交委、媒体及公民代表共同组织调查组,调查过程及调查报告向社会公开,这样的调查应该更有公信力。

  日前公布的9月份竞拍结果中,原来被有关方面以“机密数据”为由而拒绝公开的竞拍人数像往常一样公布,9月份参与竞拍人数申请者共5992人通过审核,其中单位1202个,个人4790个(1306个人未交保证金)。

  讳莫如深的“机密”,在拍卖之后却得以详细罗列呈现,拍卖前后时间点上的反差如此之大,这个所谓的“机密”就耐人寻味了。之前,有媒体评论指出,如此虚张声势,有抬价之嫌疑。至此,倒真想请教车牌竞拍的组织方:拒绝在拍卖前公布参拍人数,拒绝学习上海经验诸如竞价者可实时看到中标金额和投标人数变动、修改自己出价等,究竟有哪一点是为了更好实现限牌政策的初衷呢(作者是媒体评论员)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