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上海自贸区9月29日将正式挂牌,届时也会出台相应细则。虽然前期对于改革内容有各种消息,但最终在金融市场化方面究竟有何突破,还有待各方观察。但无论如何,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区域经济合作“俱乐部”纷纷兴起的背景下,我国迫切需要进一步融入经济金融的全球化,上海自贸区建设正是这种改革尝试的起点。
具体到金融领域,可以看到,虽然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断推进,但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较低,与东京、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还相差较远,距离伦敦、纽约等全球金融中心的差距则更大。应该说,自贸区的改革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需要强调的是,上海自贸区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筹码,但并不意味着与香港之间只有功能重叠,二者的合作大于竞争。我们认为,基于国家金融发展战略的前景,上海和香港两地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有效互动可以着眼于诸多方面。
例如,双方可以在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方面展开互动。一则,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包括投融资与风险规避等,上海的金融市场建设将更着眼于投融资功能,而香港则由于更加开放的市场机制与环境,可以充分服务于各类国内主体的风险分散需要。二则,基于其传统地位,香港在国际投融资方面可能发挥更大作用,上海则成为毋庸置疑的国内投融资中心。三则,两地在金融市场发展中,都存在债券市场的短板,因此在推动债券市场合作、加快亚洲债券市场创新等方面有诸多互动空间。
再如,上海的金融产品创新环境将来虽然会不断优化,但与香港比较而言肯定还长期存在差距。对此,将来上海的金融产品创新应该更加着眼于各类基础金融产品方面,而香港可以大力发展各类人民币衍生品和结构化产品,从而满足不同主体的金融需求。同时,也可以把香港作为推出各类新型人民币创新产品的试验田。
还有,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及其东道国都面临了新的重大挑战。我们看到,香港的经济金融体制具有极高的自由度,这虽然有利于增进金融交易活力,但在防范国际金融风险传染方面却存在不足,因此从整个国家金融安全的角度来看,更适合作为防范风险的“缓冲区”。对上海来说,虽然未来自贸区的利率市场化和货币自由度都会大幅提高,但仍然会在现有监管框架内逐渐完善,并且依托庞大的实体经济,因此更适合作为应对金融风险传染的“核心区”。此外,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也给上海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尤其是在如何防止制度漏洞造成金融机构过度套利等方面。
当然,作为中国金融开放长期以来的核心窗口,香港某种意义上曾经是我国唯一的自由贸易区与离岸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如果能够带来巨大的金融管制放松,必然会对香港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与庞大的经济规模相比,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潜力还远未充分发掘,即便有两个“窗口”也完全可以实现互补共赢,且同时受益于市场化改革所带动的金融“蛋糕”增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