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对当前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出部署。其中,明确提出2013年各省级政府要全面公开省本级“三公”经费,争取2015年之前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三公”经费全面公开。(7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
“三公”经费,财政支出,一分一厘,理应公开。然而,不当开支、不应开支、不该开支,多如牛毛。譬如,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公款私用等,说不清理由,道不得真情,见不得阳光,更害怕群众“攻我之过”,“公人易、公己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信息公开,贵在真实。但在“三公”经费的公开中,有的选择性公开,有的技术处理,有的模糊笼统,有的则弄虚作假。特别是一些公共资源分配领域,由于信息不够公开透明,暗箱操作、权力寻租,滋生了一些腐败问题。而通过政府信息公开这个渠道,将政府工作完全置于阳光之下,让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这样才能给群众一个经得起检验的真实信息。
信息公开,重在监督。官员的公款消费在任何国家都是备受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我国府部门公开的所有信息,都要随时接受社会质询、监督和挑刺。在这一点上要向国际上做得好的国家看齐。比如,以色列媒体就会经常给“三公消费”挑毛病:今年2月,以色列政府在过去一年中花了10000新谢克尔(约合人民币17000元)用于为总理内塔尼亚胡订购某种开心果口味的高档冰淇淋。有关报道对这位“冰淇淋爱好者”极尽揶揄,还披露了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如何“特批”这笔开支,以及如何运作使总理喜欢的那家店不用经过正常的招投标程序。
此后,以色列一个民间组织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总理办公室公开内塔尼亚胡的居家账单,不仅冰淇淋,内氏一家的清洁费、置装费,甚至化妆、理发的费用,全都要摆在阳光下。即便如此,这个组织的代理律师还“不依不饶”,表示希望下次不需再动用法律程序,总理办公室等部门应该主动“晒账单”。(5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
事实上,如今在以色列像这样给“三公消费”挑刺的事例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但最值得肯定的是,媒体用放大镜给“三公消费”挑毛病,官员在花公款时才会反复掂量、如芒在背,公款才能花在刀刃上。也唯有如此,才能督促政府部门主动、全面、及时、准确地公开“三公”经费,真正给群众交出一本“明白账”、“干净账”。
政府信息公开是顺应民心之举,更是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怠则一切苟且,忽则一切昏忘,惰则一切疏懒,慢则一切延迟,以之应事则万事皆废,以之接人则众心皆离。所以说,各级政府部门都要积极推动各项政务信息公开,并对其权力进行认真梳理,清晰、科学地界定行政权力的边界,除了要加大公开力度,还应在细化公开内容、强化财政资金监管上下功夫,并在力推行政问责制、政务公开的基础上,促使政府职能和作风实现根本性改变。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