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GDP论英雄应成政府共识

2013年07月01日 09:24   来源:法制日报   胡印斌

  惟有以法治化的制度规定约束官员的施政行为,并严厉问责,也才有可能杜绝官员急功近利、短视近视、不计代价的做法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新京报》6月30日)。

  习近平关于“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的表述,道出了民众的心声,触到了社会的痛点,产生极其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必然的。可以预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一讲话精神将深刻影响各级干部的评价、任用,从而切实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

  长期以来,“发展”、“增长”成了时代的最强音。持续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改变了中国由来已久的积贫积弱,综合国力也大幅提升,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一切唯“发展”至上的结果,就是GDP挂帅,具体到干部任用上,即以GDP论英雄,强调政绩,讲求大干快上,一切为发展让路,等等。尽管中央多次明确要求,不能一味只顾漂亮的数字,而忽略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惯性之下,改变依然十分艰难。

  首先,部分地方主政官员的认识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原因。发展当然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必然途径,但发展并非不计代价,更不是以带血的GDP作为发展的润滑。施政者为政一方,对于地方的长远发展、民众的长远利益要有一个综合的规划和考量,不能片面追求政绩,而杀鸡取卵,“要钱不要命”,甚至断送了子孙后代的生计。

  其次,在干部考核、评价、任用过程中的“唯GDP”论,也难辞其咎。不必讳言,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官员升迁的一个重要考核之变就是地方的经济发展,GDP是不是亮眼,城市建设是不是快速,在全国综合排名的位次如何,等等。在这样的语境之下,很多“强拆市长”闪亮登场,拆毁旧城,大建新城,诚如新华微评所言,“高歌猛进漂亮数字遮蔽了多少强征强拆苦情,掩盖了多少从环境污染到社会道德沦丧的代价。”

  以环境为例,细心的人会发现,过去一段时间野蛮发展的后果正在一点点呈现,北方地区持续不去的雾霾天气,南方一些地区日益严峻的土地重金属污染,均属此类。环境的报复,让社会公众不堪其扰,深受其害。而其根源,正在于地方政府的沉默甚至变相鼓励。即便有所管理,往往也更倾向于以“收费”替代管理的路径。其最大的考量仍是GDP,并不是民众的生存环境,不是清洁的空气和安全的水。

  事实上,“不简单以GDP论英雄”早已成了社会的共识。早在今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公众已经注意到,政府关于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十分亮眼。无论是绝对数字、还是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均保持持续增长。这一转型体现了政府执政理念的主动求变,无疑是改革的重要路径。

  而若想使之真正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恐怕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从现实出发,一者,要从根本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摒弃眼下以环境换取发展的惯性路径,践行科学、安全、可持续的理念;再者,则要下决心改进现行的选人用人机制,惟有将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列入考核,才有可能扭转官员过度追求发展速度忽略社会效益的思路;惟有以法治化的制度规定约束官员的施政行为,并严厉问责,也才有可能杜绝官员急功近利、短视近视、不计代价的做法。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