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众议:"天价公积金"成了"劫贫济富"的工具?

2013年05月28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有群众日前向媒体举报称,位于延边州的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吉林烟草工业公司)违规为包括高管团队在内的职工上缴高额公积金,所有高管的公积金账户每月入账额均超过1.4万,最高者竟然高达18018元,大约相当于当地公务员或教师月工资总额的4到5倍。吉林烟草工业公司多位部门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均不否认存在高额公积金问题,但也不愿正面回应。(5月26日《羊城晚报》)

    莫让烟草暴利沦为高管福利

    中国经济网网友 龚詝

    作为烟草公司,他们不用绞尽脑汁搞创新,不必花费心思抢市场,只需抽空打打假,就可以为地方财政提供丰厚的税收,不时再为公务接待提供点限量版“黄鹤楼”、“九五之尊”之类的奢侈品,还可以扳倒像周久耕这样的官员,真可谓“劳苦功高”啊!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作为国家的垄断行业,坐享天时地利,收获丰厚的利润,就应担负起起码的社会责任,将利益回馈于社会,回馈于人民,而不是将行业暴利全部变为个人的私利。

    “天价公积金”背后是制度的不完善

    中国经济网网友 陈胡泊

    为何吉林烟草工业公司在众多高管缴纳高额公积金被曝光后依然敢我行我素?根源在于,当前的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全面、违规成本太低。事件发生后,也没有人被处理,只是以退掉多余的金额草草了事。

    可见,相关部门有必要介入“万元公积金”这样的事情,对责任单位及其人员进行调查处理。只有让违规成本远高于收益,“万元公积金”问题才不会愈演愈烈。

    完善公积金制度真正惠泽于民

    中国经济网网友 毛开云

    作为一项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住房公积金的设计初衷是让普通职工,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买得起房、住得上房。但从实际情况看,住房公积金却“济富不济贫”。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严重伤害社会公平。

    住房公积金本应“雪中送炭”,如今变成“锦上添花”,显然有悖其制度初衷,坑害社会公平,必须对症下药,进行改革和完善。第一,提高月均工资5%的最低缴存标准;第二,提高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让低收入者即使不贷款也不会产生利息损失,同时堵上拿低收入者利息损失补偿高收入贷款者的漏洞;第三,降低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的门槛,提高使用率并扩大适用范围,特别是要给低收入者提取使用住房公积金开辟宽松便捷的“绿色通道”。只有给老百姓更多的使用自主权,才能让老百姓从住房公积金制度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友向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的投稿,征稿邮箱:cepl#mail.ce.cn(#改为@)。

 

更多热点话题请点击>>>网言众议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