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不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鸡肋”

2013年05月24日 06:41   来源:红网   王瑶

  在上海交大举行的“大学体育科学发展国际论坛”上,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王从春对学生体育现状感慨不已。对此,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发起一项调查显示(2473人参加),80.3%的受访者确认现在有体育专长的学生少,74.6%的受访者希望加强对学生体育专长的培养。(5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屡见报端的大学生猝死事实已经向我们说明当前大学体育教育所存在的一些弊病,但在笔者看来,大学阶段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仅仅是整个体育教育的冰山一角。往低的阶段深挖下去,当前不管是小学、初中抑或高中,学生的体育教育都存在着问题。

  学校体育教育的问题首先表现在体育课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中小学阶段,体育课的这种“鸡肋”现状表现的尤为突出,体育课经常会成为语文或者数学等“主课”教师霸占的对象。学校对于这种现象不仅不会加以制止,甚至会默许这种“主课”教师的这种行为。因为校长知道,学生考试考的仅仅是语数外等“主课”,体育课不在考试之列,因而也不会多给予重视。这种局面改变起来或许异常艰难,但既然素质教育口号都喊了数年之久,如果还依然以“主课”“副课”的接口人为的将体育课划在学校教育的重点范围之内,那这不仅是对体育学科的不过,更是对学生的不公。正如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柴娇所说的那样,“在最应该培养体育兴趣的时期,学生们却把时间都奉献给了考试。从根本上说,这还是教育制度的问题。”

  其次,体育教师本身也存在着问题。笔者倒不是怀疑体育老师的实力和能力,只是对于当前有些体育老师无所作为的现状深感担忧。虽然当前的教育制度使得学校和教师把教育的重心倾斜在智育上,但作为体育老师,如果连自己所教学科最后一点尊严都捍卫不住的话,那么体育教育真的就没戏了。部分体育教师要么习惯性的把自己的课堂“托付”给其他主课教师,要么刚令同学集中便又解散,学生自主活动完全代替了教师应有的教的部分。这种状况下,一是导致了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下降,二是无意识中给学生传达了一种观点: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不仅学校不重视,体育老师也不会重视。正是部分体育教师的这种“不作为”使得体育教育跌进了更深的谷底。

  再次,便是体育教育的功利化取向。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子会倾向于选择做体育特长生,这样不仅有机会上大学,如果足够优秀而被评为国家级运动员还有可能获取加分。培养体育特长生不是不可,但如果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与考大学相挂钩就会毁了体育教育。学子们要么会通过拼命学习来获取大学的敲门砖,要么则通过拼命练习体育、美术等等的特长来获取高考时的加分。体育在成了一部分人的特长之时,便也于绝大多数的学生割裂了。当体育不在成为一种强身健体的需要被学生接受,反而成了一种升学的捷径被部分人“利用”之时,体育教的出路便更显得担忧了。

  可以说,造成体育教育当前局面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当在整个学校教育中,体育所充当的角色不是由人们的喜爱程度决定,而是由高考的指挥棒决定的时候,学校教育的不足和缺陷便深刻的暴露了出来。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