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许一力:地方政府为何成为房产调控的阻力?

2013年05月14日 11: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房地产能不能调控?

    以北京为例,它最遵守“国五条”的规定来出细则,但房价也涨得最多。因为在打压需求端的同时,并没有对地产供给有实质性的加强。房屋的稀缺属性没有随着调控而改变,购房者永远处于下风,成本也只会转嫁给他们。

    这么多年来,房地产调控一直面对一个“市场需求端”之外的极大阻力——地方政府。

    如果地方政府要动真格降本地房价的话,房价还真是能迅速下降的。比如增加土地供给降地价、行政管制本地的房价,这些都是降房价的真正有效方法,但各地政府用了么?

    从“国五条”出来后,各地细则中真正去实施的有几个地区?真正去贯彻20%个税的又有几个城市?那些离京城较远的地方政府,对于中央的调控路线,实际上一直是处于“回避”的状态。

    今年一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长7%,比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同比下降0.2%,而地方财政收入却同比增长13.7%。这恰恰反映出地方土地收入的暴增——一季度地方卖地收入增加47%。

    地方政府的财政对房地产太依赖了。目前,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0%-60%,个别地方更高。不卖地,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没有收入,不少项目就要“断粮”。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非常严重,只有靠着不断投资,才能让项目周转,不至于出现债务危机。所以,土地收入对于地方政府有着一种“保命钱”的作用。

    所以,房产调控的最大“猛药”在于改变地方政府的态度,让房产调控跟“乌纱帽”挂钩。虽然对于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笔者一直持谨慎态度,但是如果楼市真到关键时刻,类似今年年初政府指导价等行政手段不无大规模实施的可能——特别是对于商品房之外的两限房和经适房,政府还远没有做到行政手段的极致。

    无论是集中加大土地供应量,还是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比例,这些都是未来可以在各地实施的行政改革手段,甚至是像政府指导价、限利等有待商榷的强硬调控手段,也并非完全没有实行的理由。但我们看到的是,当下,地方政府仍然处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伪调控节奏中。一方面,调控并没有给地方经济带来直观的好处,反而将大规模减少其地产税收;另一方面,不调控或者是弱调控,并没有为其带来直接的害处。

    房价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早已经成了一种“非不能也,实不为也”的互利局面。想要打破这种循环,就必须从更加精准的角度出击。“乌纱帽”恰恰是这样一个利,有这样的利害驱动,相信地方政府会很快找到楼市难于调控的症结所在。(许一力)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李宁:北京二手房价回落 传递"20%个税"调控正能量

 

房地产调控依然任重道远 地方要降低土地依赖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