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水”风波透射民众的安全感不足

2013年05月14日 13:23   来源:荆楚网   赖建瑛

  一艘载有12500吨的海轮碰撞南京长江大桥后沉没,并未造成大面积污染。这一官方消息竟引来整城市民疯狂抢水的闹剧。短短几个小时,仪征市区的超市几乎都挤满了疯抢矿泉水的市民;同时,各家各户打开自来水接头,甚至真的出现由于水压不稳水龙头里流不出自来水,造成“自来水厂真的停水了”的错觉。(5月13日《今日早报》)

  电话、短信、网络……各种通信设备都传递着“仪征自来水马上就不能喝了”的断言,随之出现疯狂的“抢水潮”。这不经让人想起“抢盐”、“抢气”、“抢板蓝根”……的情形,虽然人们的反应有些过激,但也情有可原,毕竟这些“谣言”关乎着人们的切身利益。而在另一方面,也透射出民众的安全感不足。

  每当有类似事件发生的时候,民众的第一反应都是抢购。即使用不到那么多,也要大量囤积,这不外乎是他们对生活缺乏安全感,需要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填补这种空虚。但这对社会的长远稳定与发展是不利的,政府、社会和民众需要携手努力,改变这种状况,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抢水”风波看似是民众引起的,但是深究其根源,政府和社会也是有责任的。遇到突发事件,不知实情的广大群众迫切希望了解事实,但是官方新闻往往迟缓发布,给了谣言和小道消息传播的空间。当事件引发人们的大肆不满或者恐慌的时候,政府才会站出来辟谣。可是所谓的“辟谣”多是一些站不住脚的根据,经不起民众的推敲,这让民众如何信服。长此下去,政府的公信力只会越来越低。

  其次,主流社会媒体总是跟着政府的脚步,没有发挥其自身的舆论监督作用,做到及时、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件。媒体有权利,也有义务,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将事件从始至终了解透彻,然后传达给受众。而不只是单纯地集结各方发言人的说辞,做成一篇报道。

  但最关键的,还是民众自身对信息的采集以及应对能力不够。国人自古喜欢“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当铺天盖地的“谣言”压过来的时候,没有冷静分析,盲目跟从。但是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为何民众不能静下心仔细想想呢?可能也正是由于说辞太多,不知道哪方才是正确的。

  关乎民生的事件,政府和社会不如多让民众参与了解,做到公开透明,即使是突发事件,也及时、准确地做出回应,减轻民众的恐慌感,重拾民众对政府和社会的信任感。“千里之堤,以蝼蚁之血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在此,笔者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及时作出调整策略,增强民众的安全感。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