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不知其臭也(漫画)
2013年新年伊始,“大众品位低俗化”即成为文化界热议的话题。投资不过3000万元的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简称《泰囧》)斩获13亿元的票房,成为国产电影票房之最,破了“国产大片英雄”张艺谋的票房神话。令文化人士訾议纷纷的是:《泰囧》不过就是一部仿港式“商情”娱乐片,何以引得那么多人走进影院,是中国观众的鉴赏品位在下降吗?
就市场竞争来看,《泰囧》创造的“小电影大暴利”奇迹,根本原因是2012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可看的电影不多。有评论称“演员导演”徐峥初出手就打败了张艺谋们,这样说是不确切的。实际上自2009年以来,张艺谋们就战绩不佳,正是这些曾经“辉煌”的一线导演在2012年探底的灰色淡出,让“生手”徐峥不小心“撞了大运”。徐峥的“胜利”,不过是让观众在佳片缺席的空场,放松心情看了一部认认真真拍出的喜剧,虽然略显“天真”,但是完整“爆笑”。今天,当我们指责公众热衷于欣赏《泰囧》式的电影是“品位低俗化”的时候,我们首先应当考察和反省的是,电影从业者还需要花大力气创作更多值得观众欣赏、提升观众欣赏趣味和鉴赏水平的电影。
在反思当下公众品位“向下走”的时候,我们还应注意到另一个现象,就是一些被媒体打造出来的 “学术明星”,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有意无意地消解了“品位”的纯正性。一些“学术明星”学问平平,甚至不学无术,顶着教授学者的头衔,打着传承经典、普及高雅文化的幌子,把经典、高雅文化平庸化、庸俗化。造成“学术明星”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年来,市场经济快速扩张,流行文化过度发展甚至有“一统天下”之势,对经典文化产生严重漠视和侵蚀。当“学术明星”堂而皇之地成为“经典传承人”、“严肃文化代言人”的时候,我们应当反思的是,在这样的文化生态中,我们怎能期待又有何权利去要求公众品位摆脱低俗,追求高雅?
在公众品位“向下走”趋势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既具现实针对性又具思想性的文化批评的缺乏。在当下社会文化生活中,由于文化生产的市场化运作,文化功利主义的盛行,媒体传播即时性炒作多,理性反思少。低俗化表现多样,一个共性是缺少人文的健康价值,缺少艺术的优美品质,缺少精神的坚毅和节操,缺少创造的生气。文化批评的基本职能是明确指出缺点和不足,张扬理想,提升精神,促进创新,为文化活动提供正面价值取向,帮助公众培养鉴别力和判断力,进而培养他们的高尚品位。批评是一个健康社会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净化器,批评没有“市场”,才会低俗覆盖高雅,平庸为天才,虚伪作纯真,恶俗成性情。
马克思这样表述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针对当前公众品位“向下走”,我们首先应当考察产生这个现象的复杂的社会文化原因。由上面的分析可见:当我们文化生产者没有生产出真正高品位的作品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指责公众品位低俗化;当我们的主流舆论热衷于命名“艺术大师”而忽视艺术本体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指责公众品位低俗化;当我们的公众只能接触到作为流行文化符号的“学术明星”的“文化传播”和“学术普及”信息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指责公众品位低俗化;当我们的文化批评沦为营销广告——批评的原则沦丧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指责公众品位低俗化。“人也生产社会”,作为文化人士,我们应当思考自己作为一个“生产社会的人”,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责任,又应当如何“生产社会”——生产一个真正培养公众品位的文明社会。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