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29日启动污染防控应急措施,要求公车停驶30%。但当天全市16区县属地范围仍有875辆公务车违反停驶规定出行。30日上午,新华社记者电话联系本市多个政府委办局,没有一家单位愿意公开本单位当天停驶的公车车号,也不愿透露停驶公车的数量。(1月31日《北京晨报》)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很难看清楚事情真实本质。北京雾霾天持续不断,环保部门的“断然措施”中就有“公车停驶30%”的一条。当得知还有875辆公务车违规出行时,更多人的道德感立刻会被唤醒,媒体披露违规公车数字的目的显然也在期望道德感的评价体系治理北京的雾霾天气。假设875辆公务车都能够停驶,北京的雾霾天气就立刻得到缓解了么?显然,这个假设并不能够成立。
北京雾霾天的成因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说法,按照环保部门的分析是“各种因素的叠加制造出雾霾天气”,作为减少雾霾天气的手段之一——公车限驶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汽车的尾气排放,但北京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并没有得到好转,问题随之而来,是公车停驶的比例不够,还是限制其他污染因素的手段没有跟上。
公众对于雾霾天气的认知还远远落后于现实情况。中国经济总量走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环境污染的程度公众并不完全知情。近日,环保部的官员回应舆论中国雾霾天气治理时说,“发达国家治理大气污染也是用了30到50年才完成的”,央视主持人李小萌在电视节目里说:“一个‘才’字的使用,更是让我们的心情浓的像这几张(大气污染)照片一样,浓得化不开。如果现实是这样的,但我们还是希望以政府为主导的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够只争朝夕。”钟南山在媒体采访时也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气污染任何人都跑不掉,比非典可怕得多。”
北京公车违规上路是中国治理环境污染的一个缩影,用道德感治理环境污染已经没有任何约束力了,即便是行政命令也无法冲破人类自利的本质,必须承认875辆公车行驶都是出于个人的便利——恰恰就是中国环境污染最初的理由。即便是当下,各种限制、治理污染的措施如果不能面对“自利”的成因,就无法解除环境污染的困境。
有网友在雾霾天相关新闻的跟帖中说,“终于实现平等了”,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钟南山说的谁也跑不掉的观点,但更可怕的是“比非典可怕得多”。环保部门以及各地政府在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上也许更应该加大公众,特别是让各地政府和事业管理部门人员了解污染后的可怕之处,才能有效的阻吓北京公车违规上路的行为。先让北京公车违规上路的行为消失了,再谈中国环境污染的真正治理吧。 (黄水牛)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北京成雾霾重灾区 以公开透明让民众看到希望
北京雾霾天气持续 中国人没有充分认识到污染严重性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