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改革要“突破” 也需用“改进”积累转折

2012年11月14日 08:32   来源:环球时报   社评

  党代会之前和期间中国舆论围绕改革的谈论都很多,改革也是十八大报告最吸引人的内容之一。经过30多年大量思想和经验的积淀,改革这个概念如今非常庞大,它毫无疑问已成中国社会前进的基本方式。

  改革首先包含了“突破”的含义,但又不光是突破,也把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大量“改进”囊括进去。因为改革不可能只有轰轰烈烈的转折点,还需要事无巨细的高质量改进做充实。中国的改革远远超越了点的突破,成为整个社会既深刻又稳健的变化、转型及发展过程。

  然而在现实舆论中,“突破”这个概念显然更受欢迎,而“改进”则经常显得分量不够,有些“保守”。由于突破被谈得很多,做这样的谈论成了时下的习惯甚至风尚,而它能被广泛认同的实质内容对应并不多。

  由于中国在邓小平时代就实现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突破,今后中国再有突破也属正常,但它们大多数很可能是“改进”积累的结果,而且它们一定不具有改旗易帜的性质。中国现在走的道路带给我们震惊世界的成就,对它做颠覆性修改既没有理论和现实依据,也没有主流民意做支撑。

  今天在谈突破的同时,应给予改进更多的重视。改进包含了对渐进性和承前启后的强调,它是中国每一项具体突破后夯实改革成果、为新的改革贮存变量的日常过程。改进做得越多、越好,突破的效果就越扎实,新的突破也更容易,有些突破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而成。

  比如中国改革在政治方面有一个很大的成就,那就是中国“社会”的崛起。如今“社会”对中国政治过程已有明显影响,它形成自下而上的改革推力几乎是个“意外的收获”。中国今后的政治体制改革,显然需要对协调政府同“社会”的关系给予很高注意力。

  然而“社会”的崛起过程就是渐进而成的,我们几乎想不出,究竟哪一次“突破”是形成这个结果的转折点。

  “社会”的活跃成为中国各种多元化的重要源泉,中国今天任何改革的成功,都有赖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两股推力的汇合,这同改革初期完全依靠自上而下力量的推动相比,已是有相当实质意义的改变。如果这不算政治改革,又是什么呢?

  社会保持突破的愿望和胸怀很重要,但突破应当更多是围绕解决问题的突破,而不是没完没了选择方向的突破。就社会主义民主来说,方向已定,中国的宪法框架也有发展和加强民主的大量空间,这些年不断有新的进展出现。我们完全用不着去西方的体制里寻找新“突破”的依据,也决不可能“反突破”回到改革之前的老路上。

  改革既首先意味着人工开掘,也包含水到渠成的哲理。中国的改革之路还很漫长,我们的后劲取决于对这两个道理的娴熟把握。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没点平衡的智慧和豁达,单凭任何一种激情,都不可能干成实现民族复兴的大事。

  让我们一起为改革呐喊,营造坚决继续走这条成功变革之路的社会大氛围,驱散困惑。同时我们要清楚,中国的改革事业已像一个成年人,它的触及面又深又广,以往的积累同时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沉淀。中国下一步改革的走快走稳取决于我们的创造性。▲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