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众议:首批房奴还贷结束 幸运难以复制

2012年11月13日 11:2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从本世纪初我国迎来第一批住房贷款热潮至今,首批房贷将迎来清款大限,首批房贷族也将迎来集体还清房贷的日子,进入无债一身轻的状态。(11月12日中国广播网)

 

 



    首批房奴的幸运很难复制

    中国经济网网友 叶祝颐

    他们不再为蜗居痛苦,也不再为还不起房贷纠结,首批房奴无疑是幸运的。但他们的幸运难以复制。首批房奴毕竟是少数,二批三批四批房奴还在节衣缩食还贷。由于房价高企,更多当不起房奴的“屌丝”们还蜗居在胶囊公寓里望房兴叹。这实在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政府应该把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房项目做好做实。上海社科院专家卢汉龙认为,福利分配不是政府对公众的恩赐,是一种公共职责的承担。同样,保障房供给不是政府的恩赐,而是政府的责任。要进一步压缩三公消费与形象工程,完善住房保障服务,像最低生活保障一样,对困难群体做到应保尽保,让群众享有基本的居住尊严。

    幻想当“房奴”致富 无疑于火中取栗

    中国经济网网友 于文军

    如果不是拥有多套房的房奴,还清房贷、房产增值多倍,又能怎么样?盈利只具有账面意义,对心理有点儿抚慰作用而已。然而,回眸十年,当“房奴”的机会成本也够沉重的了,还贷成为生活中压倒一切的主旋律,节衣缩食,捉襟见肘,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还贷透支了本该享受的幸福时光。

    首批“房奴”成纸面富翁,并不等于后来者也可以复制同样的神话。房子应该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而不应成为投资品,这也是国家重拳调控楼市的目的。羡慕首批“房奴”可以,幻想当“房奴”致富则无异于火中取栗,需要谨慎、冷静。

    “居者有其屋”是房奴不可承受之痛

    中国经济网网友 袁宝


    十年还贷结束了,可是下一个十年子女又如何买房呢?如今社会上的“房奴”多以年轻人为主,很多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或是工作了几年的白领阶层。如果靠打工的话,他们在短时间内积累的资产是不足以在大城市买一套房的。虽然有的人家里承担了十几二十几万的首付,但之后的月供还是得自己出钱,那么他们很大一部分收入都将消耗在房子上面。用这些“房奴”的话来说就是,“养了房子就等于养了孩子”。可以想象,“房奴”们如何能保障下一代的生活品质?

    近期,我国有近30个城市调整了住房公积金政策,多个二三线城市提升了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极大地刺激了刚需人群进入楼市,因此房贷、高物价的压力仍将是近几年不可避免的话题,“居者有其屋”仍是房奴们不可承受之痛。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友向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的投稿,征稿邮箱:cepl#mail.ce.cn(#改为@)。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