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大会将于11月18日在京举行。近日,央视广告中心主任何海明接受了记者采访,提前透露2013年央视新的节目安排和变化。据了解,《新闻联播》将延续《你幸福吗?》这一类调查,并且增加《寻人启事》这样的板块。(11月12日《北京晨报》)
今年10月1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报了广西文氏四兄弟寻找母亲的故事,深受社会舆论好评,被解读为其“接地气、亲民化”的重要转变。不过,也有人担心此次寻人启事只是央视年度新闻公益行动“我的父亲母亲”的一部分,很可能就此成为绝版。如今,央视相关人士的表态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次播出或许偶然,但“寻人启事”成为常设版块,足以说明新闻联播贴近民意、服务民生的决心和信心。
根据新闻学的定义,寻人启事属于服务性新闻,即“为社会公共事务或人们工作,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非商务活动无偿提供信息的新闻”,其特点是针对性强,切实可用。在西方新闻界,服务性新闻历来受到高度重视。1917年普利策新闻奖刚创立时候,只有两项奖励,即为“公共服务成绩优异奖”和“新闻奖”,后来增至14项,但“优质公共服务奖”仍居首位。在我国,服务性新闻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媒体的关注。
正如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李瑞英所言,新闻的类型多种多样,比如重大性、深刻性、服务性、趣味性等,“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媒体的服务性应该加强,这是我们的责任”。从开展“为痴呆正名”、“发放帮助走失老人回家的黄手环”、“推动老年痴呆筛查进体检项目”等新闻公益活动,到增加《寻人启事》这样的板块,央视新闻联播的点滴变化都在践行媒体的服务性。
不过,仍有一些媒体对此缺乏正确认知,存在两个观念上的误区。其一,有的认为做服务性新闻是市民化报纸、频道的事情,自持高高在上,只把镜头对准领导活动、时政报道,不屑于关注基层百姓、草根声音。其二,唯经济利益至上,把服务性新闻与功能相近的广告和收费信息混为一谈,言服务必收钱。
殊不知,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新闻业逐步完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想受众之所想、急受众之所急”已经成为各媒体脱颖而出、赢得受众的重要理念。有电视收视调查表明,在问卷所列的14个方面节目“卖点”中,观众选择率最高的是“内容实用、贴近生活”。可以说,公众对媒体的满意度,就取决于其服务读者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同时,服务性新闻与广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从受众的需求出发,通过帮助受众排忧解难,体现媒体的社会价值;后者则是以商家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帮助商家推广产品,实现媒体的经济价值。一个媒体如果抛弃了新闻服务性,脱离了受众阶层,只追逐经济利益,其早晚被受众所抛弃。
当然,央视新闻联播开辟寻人版块,并不意味着各级媒体都要跟风效仿,一窝蜂地扎堆寻人启事,但寻人版块背后的服务性应成为媒体共识。广大媒体要切实转变作风,纠正观念误区,多关注公众诉求,多反映百姓心声,拓宽服务性新闻领域,真正架起媒体和公众沟通互动的桥梁。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