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网友“朱顺忠”发了一条微博,称他到南京出差时,手机欠费980元,因着急赶飞机,丢下1000元钱拜托路边摆摊的这位老太太为他充值,下了飞机后才知道,老人家生怕记混了卡数,宁愿多给他充了100元。微博发出后,立即引来数万条网友的转发、评论。不过,也有不少网友提出了疑问:这会不会是一个温情的“陷阱”,美丽的谎言?(11月8日《河南商报》)
江苏扬大附中学生徐砺寒一张“道歉纸条”温暖了很多人的心,如今又爆出“充值老太”的新闻。人心向善,正能量的“雪球”正在越滚越大。然而,在此时又有很多人质疑起了“充值老太”的真假,这种质疑说来也有一定道理:一者既然老太卖的充值卡,为什么会数不清楚卡的数量呢?二者,网友朱顺忠微博爆料后,很多媒体都“出动”了,但还没有找到老太本人。没有当事人确认,如何能确定新闻真假?
这种质疑本质上是没问题的,遇事确要冷静而不是盲听盲信。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质疑也忽略了另一个方向,那就是深刻的自我反省。在没有充分的证据时,对于人的态度首先是应该相信的。在这种信任下,我们应去反思自己是不是有老太太的这种诚信与负责。毕竟,社会诚信不能由两头承担——孩子和老人,而需要每个人参与。
毋庸赘言,现实中我们时常面对的是诚信缺失的窘境。面对陌生人的搭话,我们总是心存警惕;商场购物,我们总是要花几分钟去看看物品的保质期和生产商……在这种诚信危机的裹挟下,我们对种种防骗攻略总是特别“垂青”。诚信的缺失使每个人都难以活得轻松,它不仅增加了时间成本也增加每一个人的精神负担。
诚信的缺失,在于每个人都是诚信精神的“围观者”,大家尽管都知道诚信的重要,但很多人却都不去行动,如同看客,总是期待着别人的手臂。甚至,当对方的手臂伸过来时,又盲目揣测与怀疑。
对于“充值老太”的新闻,太多的怀疑者并不比更多的相信者来得高明。俗话曾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多的怀疑,让我们已经丧失了被感动的能力,让我们成为了诚信精神的围观者。尤其是,当你觉得自己的“怀疑”,表明了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时。一言以蔽之,“求真”是一回事情,被某种精神感动是另一回事情。毕竟,我们对于诚信精神的认可,本就是超越个例的存在。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