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专项治理工作。经过全面登记自查和审查核实,共清理出超编、超标等违规公务用车19.96万辆。专项治理工作中,中国全面压减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总量。一般公务用车新编制核定工作全面完成,新编制数比车辆实有数减少4.76万辆。中央和国家机关一般公务用车实有车辆减幅达35%。(10月25日新华网)
对于去年开展的党政机关公车专项治理,还记忆犹新,我相信很多公众和我一样,一直期盼着治理的结果能有下文。这则报道应该算是对此轮公车治理阶段性成果的全面总结。在公车改革未全面启动的背景下,取得这个成绩还是不容易。根据这则报道我们还知道,各级专项治理工作机构共督办查处群众信访举报和媒体披露的案件339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55人。这个成绩和减少的公车编制数比起来,似乎有些太逊色,至少从网友的反映看是不够满意。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查实的超编、超标等违规公务用车19.96万辆,但是最终新编制数只比车辆实有数减少4.76万辆,不禁要多问一句,其他车辆是如何消化掉的——是否已经公开拍卖了,下一步怎么办?总总疑问,不仅需要回答,如何保障既有公车得到有效监督,并不再超额、超标新购公车,是个现实难题。从此角度上说,仅仅是将新编制数减下来恐怕还不够,因为如果不能从源头上控制住新购公车的冲动,各个地方和部门自有办法新购车辆。
很明显,公开公车预算是非常重要的。在去年党政机关公车摸底启动后,不少公众和学者就建议,此次全国公车摸底完成之后,至少应统一向社会公开,以接受社会监督。事实上,公开公车信息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只有公开了公众才能进行监督,才能对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形成压力。而且全面的公开可以实现对公车预算的严格控制,这样新购、超配和违规使用的情况自然可以得到遏制。
当然正如一些学者谈到的,公车数量公示是个非常技术性的问题。不是说简单公示数量就可以,必须在公开的细度上无瑕疵,不仅要公布一个笼统的数据,还应该具体到每个单位、科室的公车数量、车型、车牌号、价格、年养车费用和财政拨款的费用……这其实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部分,也是完善预算公开的体现。如果不能细致到这个程度,公众何以感觉到哪些单位的公车过多、配置过高、耗费过多?只有详细公布以上信息,公众的知情权才能得到保障,公众对公车的监督才不会流于形式。
不否认,公车改革必然是个漫长的过程。公开也可以一步步来,可以先从已经核实的那19.96万辆超编、超标等违规公务用车开始。试想一下,如果公开的程度达到这一步,首先,已经核实的那19.96万辆超编、超标等违规公务用车就必须要进行处理,如果不处理胆敢继续开上街,公众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举报;而且,如果有机关单位不对这19.96万辆超编、超标等违规公务用车进行处理,哪来钱养这些车也是个问题,因为预算上已经没有给这些车再拨款。而且,当公开成为惯例后,一个良性的循环也就开始了,进一步的公车改革将提速。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