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在党务公开栏上公示了“中共临邑县委领导班子公务用车使用情况”,列出了临邑县委11位领导的姓名、职务,以及车辆品牌型号、车牌号、价格、排气量和购车时间。此举措引发舆论关注。(10月17日《南国早报》)
临邑县有关方面强调,此次公开属于党务公开的范围,并非针对公车治理或改革。尽管如此,临邑县的“公车公开”仍旧让人充满了期待,尤其是对当下备受公众关注的公车治理和公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公车改革的一大难点,就是如何做到公车信息的公开,除了可以让公众知道准确的公车数量以及政府到底在公车上花了多少钱之外,更重要的是,公众可以借助这些公开的公车信息行使自己监督的权利。
关于“公车公开”,民间一直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公车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做到信息公开,包括公开车辆的品牌型号、车牌号等等,这样才有利于公众进行监督,以避免公车私用等现象,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最好对公车进行明显的标识,方便公众一眼就看得出这是公车。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正是因为很多公车标识明显,或者是享有特殊的车牌号码段,结果导致交管部门在执勤的时候对这样的车辆“另眼相看”,形成了特权车。媒体就曾经报道,有些地方交管部门要求执勤交警熟记一些车牌号码,以免“误伤”领导车辆。
应该说,这两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但是说到底,出问题的不是“公车公开”,而是公开以后如何管理的问题。如果交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能够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对公车私车能够做到一视同仁,那么公开公车信息有什么不好?不仅不会妨碍交管部门执法,而且还有利于公众对公车进行监督。从这个角度来说,笔者不但赞成“公车公开”,而且希望把所有的公车都做出明显的标识,像警车、救护车一样,让老百姓一眼就知道这是公车,如果这些公车存在违规违章现象,则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举报了。
正因为如此,对于山东省临邑县的“公车公开”,完全可以走得更远一些,像专家和公众所期待的那样:一是让这种做法能够形成长效机制和制度;二是能够从由“党务公开”到“政务公开”,从县级领导层面向下属政府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延伸,在其他地区推广。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