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监督成“大气候”善治也是网络时代要求

2012年09月28日 07:16   来源:红网   颜陈

  近两年,公众已经见证了太多公共事件的“发酵”路径,公共事件背后,往往是围绕着网络这条民意表达新途径的磨合与碰撞。面对政府施政缺失和司法不公,中国网民总能仗义执言,并经常能改变公共政策的方向。网民对重要的突发事件和社会事务积极踊跃地发表意见,形成了多轮大规模的网络舆论并最终促成事件的合理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反腐倡廉,监督政府的有效形式,并且以其不受时空限制、举报者隐蔽性的特点,弥补了现行体制内自我监督的伴生弱点。

  网络媒体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江湖的局面,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深度和广度,为社会监督公权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虚拟世界“话语权”和“干预力”不断增强,已成为超越传统媒体的“软力量”。随着信息科技和公民维权意识的发展,大众对社会和政府的关注超过了以往,网络上曝光的政府官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触目惊心,网络监督以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后来居上,不止一次显露出其揭露贪腐的威力。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政府与网民良性互动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面对公众积极参与所改变的监督新格局,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已经是一个大众舆论的新时代。

  相对于网友的逐渐成熟,地方政府和各级官员处置危机的手段依然薄弱。他们没有从诸多同类事件的经验教训中摸索出规律性认识,又没能挡住网友势如破竹的追问,面对攻击性和随意性都很强的网络舆论,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更有甚者,部分党政干部对于互联网有深深的抵触情绪,认为网上的“负面信息”影响本地形象,影响稳定大局,于招商引资不利云云。网络监督不是虚拟的“冒泡”,反映的是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实践证明,“晒晒阳光”是保障党执政根基牢固和维护政府长治久安的有效措施,也是遏制贪腐毒瘤和丑恶现象的一剂良药。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 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互联网上原本正常的舆论监督“小天气”,逐渐演变成非正常的群体舆论“大气候”。面对网络舆论监督铺天盖地无可阻挡来袭的局面,各级政府如何应对,不仅影响到人心向背,还直接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能否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快速的处置反应能力以及沉着驾驭复杂局面的水平,对于控制事态朝着良性方向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网络监督的快速成长正在汇聚更多光明的力量,重视网络监督,敬畏网络监督,真诚地回应网络监督的观念已经越来越为地方党政机关接受。对地方政府而言,克服传统封堵扼杀网络信息的心理,到网络上“晒一晒”执政得失,转变旧有的思维方式,以开明的姿态直面网络民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借助网络舆论力量来进一步推动政府的法制化建设,从而实现政府官员和网民的良性互动,这既是政府“善治”的要求,也是网络时代的要求。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