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门票降价:惠民之举不宜讳言经济动因

2012年09月25日 10:45   来源:郑州晚报   徐冰(北京)

王乃玲 图

  9月2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80家降价景点名单,虽然平均降价幅度达到37%,还有13家游览参观点实行免费,但由于大都是非热门景点,引起人们不满。有网友戏言:这不叫降价,而是冷门景点“打折促销”。针对不满,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环境处副处长吴波表示,除了80家已公布降价的景点,中秋节前还将公布第二批降价景点。(9月24日《新京报》)

  据悉,两批降价之后,4A级以上景区大约有50家,如果再考虑广东省和云南省推出的普遍降价的景点,4A级以上的降价景区140家左右,5A级以上的降价景区有13家左右。发改委相关人士据此认为,两番降价后景点的含金量其实并不低。

  那么,此次降价的条件是什么呢?对于降价目的,发改委相关人士说得很明白,一是拉动旅游经济;二是“改变过去门票价格只涨不降的局面,能够形成一种以小带大、以点带面的示范效果,带动更多的景区降低门票价格”。

  对于第一个目的,长期形成的供需矛盾决定了比较容易达到。不容忽视的其实是当前的宏观经济态势。国家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各地经济减速明显,财政收入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此次率先推出“普降”优惠的广东省,今年上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增8.6%,税收收入仅增4.3%,增幅同比回落18.8个百分点。经济不振,普遍缺钱,是各地当前经济的共同态势。说白了,景点降价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加大消费。说它是“打折促销”以价换量并不为过。

  至于第二个目的,也即“改变只涨不降的局面,形成以小带大、以点带面的示范效果”,不客气地说,目前暂时还不具备现实基础。

  由上分析可知,此番降价的动力,一是经济压力,二是疏解民怨,在合适的客观条件下,二者一拍即合。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政策的解释。

  中国出台的许多政策,总愿意冠以“惠民”帽子。但“惠民”不宜回避经济目的,否则,良好的初衷也不会得到良好的互动。坦坦然然地将经济目的说出来,让大家明明白白洞悉政策用意,反倒更能够获得舆论理解。

  对于第一批降价的景点,舆论认为含金量不足;其实对于第二批降价景点,含金量也未必就那么足。经济是在下滑,但还远未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就使得含金量足的景点,不可能大量出现在降价名单里。许多著名景点,实际刚刚经过了一次涨价。

  此番景点降价即便有折扣,也依然是惠民之举。引起舆论争议的不仅在于参与降价景点的含金量,还在于政策解释的技巧和逻辑。而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政策解释的技巧和逻辑才是真正具有含金量的内容。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