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湖北三峡大学学生刘艳峰被电话告知,陕西省财政厅已就其所作出的信息公开申请作出答复。相关答复内容已通过特快专递寄出。此前,刘艳峰以特快专递的形式,向陕西省财政厅寄送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申请公开杨达才个人2011年度工资。(9月19日《山东商报》)
相比媒体从业者廖红波要求湖南相关镇政府公开三公支出,被指责“给政府添乱”而言,刘艳峰显然要幸运得多。陕西省财政厅在限定的15日期限内,做出了相关回复,这一点明显是有所进步的。
然而,仔细追问之下,我们又不难发现,陕西省财政厅在针对刘艳峰申请公开杨达才个人2011年度工资的事情上,依然是缺少诚意的,至少,其反应太过扭扭捏捏。
首先,既然对刘艳锋的申请做了回应,就应该有一个最起码的态度:公开还是不公开。这个二选一的问题并不难。如果不公开,告诉刘艳峰同时也告诉公众为什么,依据是什么;如果公开,就没有必要再藏着掖着,在电话中只字不透露任何信息。
其次,公开不能只针对申请者个人。陕西省财政厅首先需要面对申请人刘艳峰是没错的,给刘艳峰打电话、回快寄也是没错的,但公开与不公开这两个结果,在通知或者说回复申请人时,有必要面对公众公开。一方面,官员的工资是公众以税费等方式供给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利知道官员到底领多少钱的工资;另一方面,刘艳峰做为申请人,是民众民意的一个代表,其要求公开的本意也并非“只对我一个人公开”,而是大而言之的、面对所有公众的公开。如果只选择谁申请就向谁公开,对其他人却掩掩捂捂,显然是不行的,也容易造成行政资源的严重浪费。比如如果同一个项目,有100个人申请公开,难道政府部门要分别回复100次,寄出快递100份?
官员工资公开不过是财产申报与公开的一个小项,对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或许还需要研究与试点。但官员是人民公仆,财政供养,每年拿“主人”多少工资,大家当然都有权利知道。因此,不公开是不得人心的;公开则需要以公开信、登报、网上晒等方式,面向所有公众。至少,不能总是装做“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只“嫁”一人,或者表现得扭扭捏捏的。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