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传播的规律决定了,大众关注的社会热点总会此起彼伏,要求网民坚持不懈地咬住一个问题,似乎不太现实。最要紧的是,有关部门应该有自己的定力,认真地对待舆论监督,无论它是不是热点,都应做到有始有终。
日本政府的非法“购岛”行径,引发了中国民众的抗议浪潮,关注的焦点也随之转向了钓鱼岛。当舆论的探照灯掉转方向,一些曾经的热点问题似乎又回到了“灯下黑”,正在阴影里逐渐降温。
哈尔滨的大桥“侧滑”、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的手表、广州越秀区“殴打”空姐的区委常委方大国、湖南衡阳的“黄金大米”试验……这都是不久之前引发了汹涌民意的热点事件。在万众瞩目之下,这些问题最初都曾经得到过有关部门或者当事人的正面回应,但是因为舆论热点的不断转换,这些问题热得快冷得也快,都有不了了之的趋势。或许不得不承认,在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关注钓鱼岛的时候,一些有问题的人或者身陷问题之中的人长舒了一口气。对一些部门而言,以拖延化解舆论监督虽是不得已,但确实屡试不爽,这次好像只是又补充了几个成功案例而已。
记性不算太差的人应该还记得,在杨达才的“笑脸”和“名表”照片被网络曝光之后,陕西省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深入认真地调查,杨达才本人也以“微访谈”高调回应。在很多人等待结果的空当里,方大国“殴打空姐”事件被曝光,舆论热点迅速切换,至今也未见有关杨达才调查结论的只言片语,直到有媒体按捺不住,打电话询问,才知道“微笑局长”依然“天天上班”。难怪群众调侃说:“表哥”救了客车追尾,方大国又救了“表哥”。当然,“已被停职”的方大国似乎也遇到了自己的“救星”,关于他是否有“殴打”行为的调查也是迟迟不见结果,甚至连他本人有没有被停职现在都难以核实了。
曾经很多人相信“围观就是力量”,以为把问题拿到网上,就可以施加解决问题的动力,而现在看没有耐心和定力的围观还不足以构成有力的舆论监督。网络热点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得大多数网民习惯于“随波逐流”,而一些部门逐渐熟谙网络舆情,他们会在民意高涨的时候做积极的姿态,在民意疲倦的时候做“埋头的鸵鸟”。如果每次都是高调的开始,悄无声息的结束,那么被视为舆论监督利器的网络曝光也终将疲软。
舆论传播的规律决定了,大众关注的社会热点总会此起彼伏,要求网民坚持不懈地咬住一个问题,似乎不太现实。最要紧的是,有关部门应该有自己的定力,认真地对待舆论监督,无论它是不是热点,都应做到有始有终。这既是对群众的负责,也是对当事人的负责,比如杨达才虽然“天天上班”,但是假如没有调查结论能证明他所谓的清白,那么他注定不能彻底摆脱尴尬的处境。
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总不缺乏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的进步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取得的。面对问题,解决得慢尚不可怕,怕的只是被拖延。如果舆论监督的齿轮一再“空转”,群众的热情、权力的威信将被空耗。所以,现在我们有必要回过头,重新发现那些已被冷却的“热点”。
相关评论: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