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现有包括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内的相关金融市场信息披露平台,多年来一直是由相关监管机关指定的。所以,公众往往会在一些媒体首页(目录)看到类似“XXX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等字样。不过笔者认为,虽然不能否认由行政指定特定媒体披露信息的方式有一定的益处,但同时由于其中夹杂着一定的利益,所以这样的“指定”方式应该说是有利也有弊。对此是否应该有所改进,显然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
首先就行政管理要求上讲,众所周知,现在上市公司在指定媒体刊登(披露)包括财务报表在内的各类信息并不是免费,而是有偿的。也就是说,根据相关证券法律法规规定与证监会要求,包括IPO在内的各类上市公司不仅应当承担全面、客观、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义务,而且还要在证监会指定的媒体上披露才能说是符合了要求。这固然不能说有错。可与此同时要注意的是,由于随着这种行政“指定”关系,同时也意味着相关媒体从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能够获得不菲的收入。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会产生这样一种想法:如果说在国内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这样的行政指定信息披露方式还有一定必要性与合理性的话,那在证券市场已经走过30年发展时期的今天,这样由行政指定的信息披露方式是不是可以说已经到了可以有所改进的时候了?
而其中道理说来也简单,因为这样的资本市场信息是由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固然应该是一种必须在市场公开的公共信息。可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笔者想强调的是,由于这样的信息披露过程伴随着不菲的经济利益,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利益的分配如果能由竞争来解决,结果往往要比行政分配会好得多。而且与市场办法相比,现行的行政指定方式或许还免不了会让人或多或少地产生一种“不公平”的想法。
而与现行由行政指定特定媒体披露信息相比,如果相关监管部门在自已与相关上市公司网站做好有关信息披露的同时,进而对现行信息披露制度作出改进设计与安排,不再采用指定媒体方式,而是能够让符合制度要求的更多媒体参与其中,那不难预见,一方面,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因而由此产生的成本肯定会有所减低,而结果应该不仅对上市公司,对投资者也不失为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由于监管机关不再牵涉“指定”所有利益关系之中,而是扮演了纯是监管者的立场,所以对行政监管公信力的提升无疑应该也是有好处的。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