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贸易引领经济持续增长

2010年05月12日 09:13   来源:文汇报   孙立行

  服务贸易由于具有高附加值与环保节能的双重优势,因而,未来世界经济增长将会主要体现在服务贸易发展上。我国的货物贸易虽已位居世界第二,但服务贸易仅占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而且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还不到10%。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服务业发展滞后、对外开放的步伐缓慢、市场准入门槛过高。

  从主观认识上讲,首先,将服务业当作不创造附加价值的非产出部门、辅助性部门,忽略服务对生产的积极能动作用,忽视其产业功能,忽视对服务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社会资源特别是政府主导的资源过分倾向制造业,而用于改善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创造新的服务业领域的资源则相当少。

  其次,过度强调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负面影响,并且错误地认为服务业全面开放意味着完全放弃对外资的监管。由于对外资进入服务业可能造成的利益外溢和垄断威胁的担心,对涉及地方经济利益、企业利益以及部门本位主义等因素的服务业市场准入管制较严,如金融、保险、电信、法律等,从而阻碍了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进程。

  从客观条件上讲,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规范建设滞后,缺乏推动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配套制度环境。尤其是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虽然近年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等,但与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许多不足。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此外,服务企业人才的缺乏也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

  为此,加快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就必须对症下药,采取积极且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除了加快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还应进一步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尽快建立促进服务贸易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

  首先,发展服务贸易,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提升我国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服务贸易是一国服务经济的对外开放,也是其服务业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服务业作为服务贸易的产业支持,其竞争水平决定服务贸易的能力。目前,上海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服务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层次较低的行业为主。因此,上海发展服务贸易需要在贸易结构方面进行调整,重点培育金融、保险、通信的专业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研发服务和其他商务服务以及环境服务等部门,激发它们的增长潜力,加快发展速度,使之成为拉动上海及全国服务贸易出口的生力军。

  其次,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从国际分工来看,我国虽然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却处于附加价值最低的产业链条底端,而且仅有制造这一环节,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在危机中难以抗压的主要原因。而处于产业链条两端的包括产品的研发设计、仓储运输及批发零售等研发、流通环节均被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所垄断。因此,我国制造业发展现在到了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即需要设计研发创造、品牌价值创造和营销渠道创造等高端服务环节创造利润、创造附加值的阶段。

  从上海的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看,上海应注重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融合和整体布局,加快将产业链低端的传统加工制造业转移出去,大力发展包括仓储、物流、中介、市场研究、信息咨询、法律、会展、税务、审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高端制造业如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同时,在现有服务出口品牌中,确定一批有影响、有发展潜力的优势品牌,通过在市场开拓、跨国经营、信息服务等环节予以重点扶持,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抵御外部经济危机的能力,确保上海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责任编辑:侯彦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