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服务贸易促中国走向贸易强国

2016年05月12日 08:2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倪月菊

  ●由于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依然较弱,因此,与内向FAT相比,中国的外向FAT相距甚远。据此,我们判断,中国因“商业存在”而出现的服务贸易逆差额会大于跨境服务贸易的产生的逆差额。

  ●可以积极地鼓励和刺激金融、保险等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能过度地依赖于传统服务业的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前景有限,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而且现代服务业也可以创造比传统服务业大得多的利润和价值。

  ●服务业要紧紧依托“走出去”的制造业企业,通过货物贸易把服务贸易带出去,带动技术和人才的出口,带动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服务性企业向海外投资,这些外向的“商业存在”不仅可以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同时也可以逐步扭转我国“商业存在”方面的巨额贸易赤字,促进服务贸易的平衡发展。

  中国服务贸易自入世以来一直稳步增长,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130亿美元,增长了14.6%。其中,服务贸易出口2882亿美元,增长9.2%;服务贸易进口增长18.6%,达到4248亿美元。服务贸易的高速增长使其在中国对外贸易(货物和服务进出口额之和)中的比重由上年的11.7%上升至14.5%,提高了2.8个百分点。服务贸易的“不平衡”状况也有所缓解,服务贸易逆差额较上年减少了605亿美元。在货物贸易遭遇极寒天气之时,服务贸易为中国外贸撑起一片蓝天。尽管如此,我国服务贸易“不平衡”状况依然未得到根本改善,2015年的服务贸易逆差额依然超过1366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近50%。这一方面是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依然较弱。为了加速平衡中国的服务贸易,我们还应该继续在调整和优化服务贸易结构、以制造业“走出去”带动外向“商业存在”的发展上做足功课。

  中国服务贸易成为新兴经济体中佼佼者

  “入世”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新兴经济体中的佼佼者。2015年,在世界经济低迷,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中国的服务贸易以“稳中求进”为目标,以管理、服务和促进为核心,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服务贸易规模稳步扩大,外贸占比进一步提高。据统计,自2000-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以年均16.7%的速度增长,16年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增长了近11倍。201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130亿美元,增长了14.6%。服务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2014年的11.7%上升至14.5%,提高了2.8个百分点。

  二是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增长较快,服务贸易结构逐步优化。2015年,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的出口增长迅速,出口额分别较上年增长33.2%和17%。贸易顺差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两项服务贸易的顺差额分别为131亿美元和188亿美元。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虽然很少,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5年的出口增幅达到57.1%。

  三是服务外包保持稳步发展。2015年我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309.3亿美元,执行金额966.9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2.1%和18.9%。 随着“互联网+”战略和行动计划在2015年正式实施,基于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化生产组织方式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加深服务外包与信息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能源业、金融业、卫生健康业等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

  四是“一带一路”市场的重要性显著提高。以服务外包为例,2015年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执行金额12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和23.4%。其中,承接东南亚国家的服务外包合同金额89.9亿美元,执行金额63.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6%和17.3%;承接西亚北非国家的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3.5亿美元,执行金额25.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3%和61.5%。

  五是“走出去”步伐加快,出口增幅提高。随着中国对外工程承包的业务规模不断发展和扩大,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适应国际经济新常态,积极进行模式创新和大胆尝试,在工程承包模式方面向多元化发展,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发展却十分强劲。2015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100.7亿美元,同比增长9.5%,中国企业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呈现出逆势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

  “不平衡”状况依然显著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尽管如此,由于我国服务贸易起点低、底子薄,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从全球范围看,服务贸易占货物贸易的比重在20%左右,而我国仅为14%。即使与同为“金砖国家”的印度相比,我国在服务贸易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印度是服务贸易占货物贸易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2014年该比重为35.4%。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结构来看,旅游、运输、建筑等传统的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金融保险等高新技术和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而我国的服务贸易的结构虽然也在不断优化,传统服务的出口比重逐年下降,但还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2015年运输、旅游和建筑等传统服务产业的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依然占据半壁江山。可见,与货物贸易相比,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依然较弱,未来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现象虽有所缓解,但并未得到根本改善。主要表现在:

  一是中国的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发展水平不平衡。2006-2012年间,中国服务贸易额占贸易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之和)的比重一直在10%左右,2012年后增长较快,2015年占比达到14.5%。但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之比在20%左右。从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来看,水平也较低,估计2015年该比值不足7%,同期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则将超过12%。

  二是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发展不平衡。与中国货物贸易长期处于顺差状态相反,中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特别是2014年的逆差额接近2000亿美元。2015年的逆差额虽然有所减少,但依然接近1400亿美元。逆差行业主要集中在运输服务、旅游和保险服务以及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等领域,反映了国内经济和货物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国际航运、货运保险、先进技术等方面的竞争力不强。

  三是服务贸易行业结构不平衡。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贸易仍占据我国服务贸易的主导地位,此三项服务贸易额占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依然超过60%。尽管近年来中国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咨询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出口方面的出口增长较快,但其占服务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仍然偏低。

  上面提到的服务贸易逆差仅限于BOP(国际收支)统计,即所谓跨境服务贸易统计,并未包含对商业存在的统计,也就是境外资企业对境内居民与非居民提供的服务交易。据WTO估计,目前,通过“商业存在”实现的服务贸易额大约是跨境提供的1.5倍。从中国的情况看,尽管近年来“走出去”的步伐也不断加快,一些生产性服务业在海外的投资有所增加。但由于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依然较弱,因此,与内向FAT相比,中国的外向FAT相距甚远。据此,我们判断,中国因“商业存在”而出现的服务贸易逆差额会大于跨境服务贸易的产生的逆差额。

  “平衡”服务贸易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中国服务贸易不平衡状况很明显,特别是贸易逆差很大,而且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当前,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全球看,服务贸易居前20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各自国家GDP的10%以上。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服务贸易还存在着明显差距,服务贸易的发展还处于严重失衡的局面。中国必须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提升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层次的重要抓手,促进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我们认为,中国要想改变服务贸易“失衡”状况,实现服务贸易的基本“平衡”,必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努力调整和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服务业发展已成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推进器。相应地,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贸易的比重逐渐下降,新兴服务业的贸易比重不断上升。服务贸易正逐渐由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服务贸易,向以知识、智力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转变。因此,中国要紧跟这一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努力调整和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针对传统服务贸易比重偏大的特点,中国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缩小传统服务贸易的发展比重,扩大现代服务贸易的发展比重。国家可以重点扶持服务业中的幼稚产业,待其成熟了便将其推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创造财富。比如可以积极地鼓励和刺激金融、保险等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能过度地依赖于传统服务业的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前景有限,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而且现代服务业也可以创造比传统服务业大得多的利润和价值。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中国新兴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尽管现代服务贸易在整体服务贸易中的比重虽然不高,但其近年来的增长速度提高很快。总之,我们要通过增加新兴服务业的出口,不断优化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增强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要依托制造大国的优势,以制造业“走出去”带动外向“商业存在”的发展。跨国公司对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控制除了核心部件的生产外,其他控制活动都是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高知识密集型活动和高研发投入的研发、设计的生产性服务业都留在了发达国家,而且,原料采购、物流运输、金融保险、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诸多环节,也被跨国公司通过全球产业价值链掌控,绝大部分也留在了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中。只有加工、组装、制造等中间环节转移到中国,中国通过加工贸易的形式加入到这种由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全球产业价值链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长期落后和经济出现“逆服务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中国目前“走出去”的企业以制造业企业为主,因此,服务业要紧紧依托“走出去”的制造业企业,通过货物贸易把服务贸易带出去,带动技术和人才的出口,带动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服务性企业向海外投资,如:产品的设计、创意、分销、运输、金融、会计、保险、通讯等行业和部门。这些外向的“商业存在”不仅可以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同时也可以逐步扭转我国“商业存在”方面的巨额贸易赤字,促进服务贸易的平衡发展。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