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律之帚打扫干净“网络厕所”

2023年08月16日 14: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我发在自己社交平台上的照片,莫名其妙被别人‘挂厕’了,对方发表了不少贬损我的言论,评论里也都是对我的人身攻击。”近期,不少网友仅仅因为一两句跟帖评论就遭遇“挂厕”辱骂,引起了公众对“网络厕所”这一现象的关注。

  何为“网络厕所”?

  简单概括就是网络空间里的匿名社交圈子,参与其中的人被称为“厕妹”。他们或对普通人、网友进行人身攻击、谩骂,或对社会公众人物进行评判,引起粉圈骂战。总而言之,这些圈子里充斥着各种负面内容,如同一个脏乱的情绪厕所。

  与大多数网络圈子类似,“网络厕所”有两层保护色:匿名空间和群体。比起个人账号,“厕所”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可以让个体的声音“被听见”;而其内部的隐匿机制又赋予了个体一定的保护权限,使得他们可以随意宣泄而不必“被凝视”“被审判”。【详细

  “网络厕所”,散发网暴臭气

  “网络厕所”是虚拟的,“厕友”是匿名的,对他人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暴露个人私密信息、杜撰假消息侮辱他人、相互煽动仇恨和暴力,损害的是他人正当权益,伤害的是社会文明风气。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网络厕所”的关注者、投稿者和被“挂”者中,有不少是未成年人。各种污言秽语玷污童真、扭曲三观,甚至有未成年人被“挂厕”而导致悲剧发生。【详细

  正如《乌合之众》所言,“群体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个体一旦将自己归入该群体,其原本独立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知疯狂所淹没。”虚拟空间里,一些情绪发育尚未稳定的人和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足够关怀的人,集聚在这个“隐秘的角落”,相互影响和同化,长此以往,隐匿空间自然乌烟瘴气、臭气熏天。【详细

  协同发力,把“网络厕所”打扫干净

  如何制止这种“厕所文化”,避免负面、消极情绪走向极端,是亟待各方思考的问题。鉴于此前公众及监管部门对于“网络厕所”的关注不够,尽快加强网上监管力度显然是必要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关注“厕所号”之所以产生的社会心理。【详细

  从长远来看,打扫干净“网络厕所”,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协同发力,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从根子上引导青少年正确用网、文明用网。【详细

  (以上综合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北京晚报)

  V视角:

  @西柚羡:一些号根本不是个体户,背后有公司下场操作。

  @早安玛卡巴卡233:挣昧良心钱。

  @RABBIT瑞比特兒:这些人真是无聊到家了。

  @晓看天se暮看yun:正常的网络空间都被这些厕品挤压了。

  @很喜欢宝:平台要负责啊!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肆无忌惮攻击他人、刻意诱导骂战引流……“网络厕所”野蛮生长,一方面伤害他人正当权益,另一方面,也容易让一部分用户沉溺其中,三观扭曲。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容不得这些污秽聚集,亟待亮出法律之剑,加大处罚力度,强化平台监管责任,还网络空间一片清朗。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以法律之帚打扫干净“网络厕所”

2023-08-16 14: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