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让景区和游客都“方便”,要聚焦服务的每个细枝末节

2023年07月20日 1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有网友吐槽在黄山景区找不到开水冲泡面,还表示山上规定不能以任何形式给游客提供开水泡面。对此,黄山风景区7月18日回应称,没有也不会禁止游客带方便面上山,但是一直提倡游客不要在山上冲泡方便面。  

  “不提倡冲泡面”并非苛刻管理

  方便面不仅冲泡方便、饱腹感强,而且相较于其他方便食品价格更为便宜,无论携带上山,还是景区购买,都有较高的性价比。但从景区管理的角度出发,人走面凉之后,大量随意处理、倾倒的面汤残渣,给土壤植被造成破坏。面对此情此景,景区婉拒游客泡面,不失为一种管理探索。【详细

  不提倡游客在山上冲泡面,也不为游客提供开水冲泡面,这些要求不免让一些人质疑此举太过严苛和死板。事实上,景区不提倡游客在山上冲泡方便面食用,并非一种苛刻管理,而是必要管理。况且景区管理者也只是提倡而并非强制不让游客在山上冲泡方便面。【详细

  方便面给景区带来的“不方便”不容小觑

  游客在景区食用方便面是“方便”了,却给景区带来诸多隐患:首先,盒装方便面封盖的铝箔纸难以焚烧,留在山上日积月累成为难以处理的污染物;其次,游客吃后的残羹大多倾倒在游览道的两侧、松树旁、悬崖下,造成沿途土壤盐碱化,植被受破坏现象严重;此外,游客留下的残羹被山上的松鼠、鸟类等过量食用后呈“半饲养化”,不利于黄山的野生动物保护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不难看出,黄山景区不提供开水泡面确实情非得已,方便面对景区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详细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景区用餐,泡面的确不是很好的选择,气味太重、汤汁太多、容易泼洒,垃圾清理起来相当麻烦,处理成本也比较高。此外,景区或许还有其他的顾虑:如果提供这样的服务,那开水龙头前挤满人,是否会对景区秩序造成影响?谁来维持秩序?黄山那么多游客,需要设置多少个开水龙头才够用?山上有没有这样的条件?卫生如何保持?【详细

  景区仍需提升精细化服务能力

  “远看风景怡人,近看垃圾遍地”是不少景区的“心头病”。人山人海固然能实现可观的经济收益,但也考验着景区精细化服务的能力。有关部门当及时开展景区管理难点调研工作,进一步细化景区环境生态保护条例,用法律手段震慑不文明游览行为,增强游客文明出行意识。多方合力、疏堵并行,才能共同维护景区生态。【详细

  景区管理者一方面要提升管理水平,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力度和巡查力度,提高违规成本以防止游客在景区乱扔垃圾,另一方面,也要多一些人性化措施,比如为游客提供统一的冲泡和食用方便面的地方,这样既能更好地服务游客,又能防范游客随意冲泡方便面后乱扔垃圾。堵不如疏、防胜于治,要坚持“服务至上”的理念,让景区垃圾得到“善治”,从而借此机会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景区软实力。【详细

  (以上综合红网、广州日报、钱江晚报、燕赵晚报) 

  V视角: 

  @吾只懂你:可以带一点别的吃的,没必要一定泡方便面。

  @鸿飞云下:这个说明合理。

  @旅行迷琪琪:关键是游客素质参差不齐,不倒泡面汤也会随便扔别的垃圾。

  @ZY低调:不提供开水可以,提前告知即可。

  @毛毛雨和多宝鱼:黄山太美,需要保护!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黄山景区从维护生态的角度出发“不提倡在山上冲泡方便面”,合情合理。事实上,景区拒绝的并非“方便面”,而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方便”。同时,各景区应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好地平衡环境保护和游客管理,以破解这一工作难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景区不妨疏堵并行,在有效防止不文明行为的基础上,聚焦服务的每个细枝末节,这样才能让景区和游客都“方便”。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让景区和游客都“方便”,要聚焦服务的每个细枝末节

2023-07-20 1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有网友吐槽在黄山景区找不到开水冲泡面,还表示山上规定不能以任何形式给游客提供开水泡面。对此,黄山风景区7月18日回应称,没有也不会禁止游客带方便面上山,但是一直提倡游客不要在山上冲泡方便面。  

  “不提倡冲泡面”并非苛刻管理

  方便面不仅冲泡方便、饱腹感强,而且相较于其他方便食品价格更为便宜,无论携带上山,还是景区购买,都有较高的性价比。但从景区管理的角度出发,人走面凉之后,大量随意处理、倾倒的面汤残渣,给土壤植被造成破坏。面对此情此景,景区婉拒游客泡面,不失为一种管理探索。【详细

  不提倡游客在山上冲泡面,也不为游客提供开水冲泡面,这些要求不免让一些人质疑此举太过严苛和死板。事实上,景区不提倡游客在山上冲泡方便面食用,并非一种苛刻管理,而是必要管理。况且景区管理者也只是提倡而并非强制不让游客在山上冲泡方便面。【详细

  方便面给景区带来的“不方便”不容小觑

  游客在景区食用方便面是“方便”了,却给景区带来诸多隐患:首先,盒装方便面封盖的铝箔纸难以焚烧,留在山上日积月累成为难以处理的污染物;其次,游客吃后的残羹大多倾倒在游览道的两侧、松树旁、悬崖下,造成沿途土壤盐碱化,植被受破坏现象严重;此外,游客留下的残羹被山上的松鼠、鸟类等过量食用后呈“半饲养化”,不利于黄山的野生动物保护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不难看出,黄山景区不提供开水泡面确实情非得已,方便面对景区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详细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景区用餐,泡面的确不是很好的选择,气味太重、汤汁太多、容易泼洒,垃圾清理起来相当麻烦,处理成本也比较高。此外,景区或许还有其他的顾虑:如果提供这样的服务,那开水龙头前挤满人,是否会对景区秩序造成影响?谁来维持秩序?黄山那么多游客,需要设置多少个开水龙头才够用?山上有没有这样的条件?卫生如何保持?【详细

  景区仍需提升精细化服务能力

  “远看风景怡人,近看垃圾遍地”是不少景区的“心头病”。人山人海固然能实现可观的经济收益,但也考验着景区精细化服务的能力。有关部门当及时开展景区管理难点调研工作,进一步细化景区环境生态保护条例,用法律手段震慑不文明游览行为,增强游客文明出行意识。多方合力、疏堵并行,才能共同维护景区生态。【详细

  景区管理者一方面要提升管理水平,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力度和巡查力度,提高违规成本以防止游客在景区乱扔垃圾,另一方面,也要多一些人性化措施,比如为游客提供统一的冲泡和食用方便面的地方,这样既能更好地服务游客,又能防范游客随意冲泡方便面后乱扔垃圾。堵不如疏、防胜于治,要坚持“服务至上”的理念,让景区垃圾得到“善治”,从而借此机会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景区软实力。【详细

  (以上综合红网、广州日报、钱江晚报、燕赵晚报) 

  V视角: 

  @吾只懂你:可以带一点别的吃的,没必要一定泡方便面。

  @鸿飞云下:这个说明合理。

  @旅行迷琪琪:关键是游客素质参差不齐,不倒泡面汤也会随便扔别的垃圾。

  @ZY低调:不提供开水可以,提前告知即可。

  @毛毛雨和多宝鱼:黄山太美,需要保护!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黄山景区从维护生态的角度出发“不提倡在山上冲泡方便面”,合情合理。事实上,景区拒绝的并非“方便面”,而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方便”。同时,各景区应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好地平衡环境保护和游客管理,以破解这一工作难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景区不妨疏堵并行,在有效防止不文明行为的基础上,聚焦服务的每个细枝末节,这样才能让景区和游客都“方便”。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