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我都上大学了,爹妈还要进家长群”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位网友表示,进入大学本该是自由独立生活的开始,但父母还想通过建立家长群来“监视”自己,十分不理解。
高校家长群,除了校方组织的外,也有一些是家长主动抱团,为掌握孩子校内动态特意组织的。有的家长在群里“潜水”暗中观察,也有部分家长对此表示十分抵触,折射出当代家庭教育的多种样态。
你认为大学生家长群有必要存在吗?对此,潮新闻·钱江晚报的评论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走向独立的过渡期,还需扶一程
评论员 高路:家校之间建立比较通畅的沟通渠道很有必要,一是方便信息沟通共享。家长对大学充满好奇,对孩子大学四年的学业进步有很高的期待,满足家长这一知情权的诉求也是公开办学,提高大学管理透明度的一部分。大学需要打开门办学,告诉大家资源如何分配,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将家长引入学校管理之中,对学生也是种有力的监督。大学是学生生涯新的起点,从中学到大学,学习内容、学习节奏,乃至学习环境都在变,不是每个学生都明白这种转变的深刻意义,也不是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有个清醒的认识的,有些学生把起点当成了终点,有些学生会忘记自己的初衷,有些学生可能不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要求,彷徨失措,以至于迷失了方向……在这个有些青涩的过渡时期,需要学校和家长再扶一程。
大学管理相比于中小学要宽松得多,对学生独立自主能力是严峻的考验,家长群的建立可以让老师很方便地联系到家长,针对产生的问题及时补救。
当然,什么信息可以共享,什么信息得严格保护?如何厘清知情权和隐私权保护的界线?这需要广泛听取意见,展开深入讨论。
大学生已成年,家长该放手了
评论员 陈江:坦白说,大学还有家长群,感觉这事就有些离谱。从报道看,这还不是个别现象,竟是国内高校的普遍现象。
从时间节点看,一个孩子进入大学时,一般也是TA跨入成年人行列的开始。相比于只专注学习的中学阶段,大学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大学生应该在接受学业教育之外,培养恋爱、交友、接触社会等独立生活的能力。
如果还是像中小学那样,时时受家长的监管,被小心翼翼地呵护,这种过度保护,只能培养越来越多的巨婴。
大学建立家长群,在很大程度上无疑是中小学管理模式的一种延续,到了大学,再用这种方式让家长去监管学生,某种程度上是在弱化大学教育理念。
虽说孩子永远是父母的软肋,“儿行千里母担忧”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要知道,越是被父母管束过多,子女长大后就越想挣脱。孩子是属于社会的,最后也是要走向社会的。
孩子长大成人了,家长也要随之成长,该放手时就放手。一味包办只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不管哪个人,路终究要靠自己走出来。
建立符合成长需求的家校联系
评论员 项向荣:因为高等教育的异地化、相对自由化,大学里的家校联系的确不如中学时代那般联系紧密,不少大学生独立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的不足,家校联系仍有很大存在的必要。毕竟高等教育不是终点教育,孩子在大学里的教育沟通还是必不可少的。
大学生意识渐渐独立,家校联系的主题和目标,与中学时代相比肯定有所差别,除了让他们适应大学时代不同的学习方式外,还要让他们正确面对大学时代面临的诸如城乡差别、攀比之风、异性接触等社会性的问题。
正因为要交流的主题发生很大变化,家校联系的手段也要变化,命令式、高压式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未必就行得通了,而应多些情感沟通。家庭式的情感教育是学校这一方难以起到的,可以做到预防在前。
更重要的是,家校联系的方法,肯定要和中学时代的单线联系大不一样。可以建立家长信息中心,家、校、学生之间的网络论坛等等,这样家长可以充分全面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全貌,又顾及到孩子作为成年人的独立性,给他们平等的交流机会,还可以各方互动,这样的沟通才符合成长需求。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