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两万块请的教练不会穿雪鞋,真的“劝退”消费者

2023年01月17日 14: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媒体报道,滑雪教练群体中鱼龙混杂,花两万元请的教练连雪鞋都不会穿,许多连资质都没有的“野生教练”在各大雪场滥竽充数,一些新手因“野生教练”的错误指导发生运动损伤。

  滑雪有门槛,教练合格至关重要

  冰雪运动魅力无穷,同时也充满危险。在冰雪运动广泛普及的一些欧洲国家,每年都会发生不少急性运动伤害的案例,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安全。2013年,著名赛车手舒马赫在阿尔卑斯山滑雪时就曾发生意外,一度成为植物人。2022年1月,法国男演员加斯帕德?尤利尔也因滑雪事故去世。在我国,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各地滑雪受伤事件也屡见不鲜。正视冰雪运动的风险,才能更好地推动这项运动健康持续发展。

  滑雪是一项有技术门槛的运动,一位合格的教练对初学者至关重要。通常而言,国内滑雪场会与一些专门培训滑雪教练的学校、俱乐部合作,定向招聘一些经过专业培训、拥有合格证的教练。不过,冬奥会的持续影响力叠加疫情防控转段,导致今年滑雪的游客量增长迅速,在正规教练之外的“野生教练”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详细

  为什么滑雪场中会有“野生教练”?

  “野生教练”泛滥,一方面是因为经过培训的正规教练相对较少。滑雪教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供不应求之下,许多“野生教练”也就潜滋暗长、浑水摸鱼。

  另一方面,相关的教练资格认证制度还不够完善,教练准入门槛较低。有记者在某网络平台上看到一些相关资格证书培训的帖子,并询问其中一名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培训“分基础班3500元和加强班4900元,每期培训时间为4天到6天,通过率可达95%以上”。【详细

  必须重视行业粗放发展隐患

  首先还是提醒初学者要有安全意识。考虑到滑雪的危险性,请错教练不光是浪费钱,也是在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冒险。多一些辨别意识,就会少一些踩坑事故。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在滑雪教练的培养和认证上进一步规范化。【详细

  发展冰雪运动,建设体育强国,要不断细化完善冰雪运动教练体系。一些冰雪运动发展成熟的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借鉴,滑雪教练的资格认证体系应当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形成按照具体项目和难度等级综合分级的教练培训体系,同时结合我国雪场的市场需求和运作模式,将职业资格与市场衔接起来,让高水平的教练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与回报,从而形成行业的良性循环。如此,滑雪的赛道才会更安全,滑雪运动也才会越来越普及。【详细

  (以上综合光明网、河北日报)

  V视角:

  @-讲波佬-:行业刚萌芽,是这样的。

  @小汤圆:滑雪的尽头是骨科?

  @幸福的祎祎爸爸:滑雪教练确实鱼龙混杂,通过几天培训就可以拿证的比比皆是。

  @韩东林:降低教练的“准入门槛”,会加大学员的“安全风险”。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滑雪“小白”指出教练穿雪鞋错误,像是个笑话。近年来,滑雪运动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特别是北京冬奥会后,大众滑雪热情高涨,但整个行业的发展模式还是囿于“小众”思维,缺乏规范,野蛮生长。滑雪是有技术门槛的,教练不靠谱,不仅会“劝退”消费者,也会成为冰雪产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完善相关培训制度,加强教练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两万块请的教练不会穿雪鞋,真的“劝退”消费者

2023-01-17 14: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媒体报道,滑雪教练群体中鱼龙混杂,花两万元请的教练连雪鞋都不会穿,许多连资质都没有的“野生教练”在各大雪场滥竽充数,一些新手因“野生教练”的错误指导发生运动损伤。

  滑雪有门槛,教练合格至关重要

  冰雪运动魅力无穷,同时也充满危险。在冰雪运动广泛普及的一些欧洲国家,每年都会发生不少急性运动伤害的案例,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安全。2013年,著名赛车手舒马赫在阿尔卑斯山滑雪时就曾发生意外,一度成为植物人。2022年1月,法国男演员加斯帕德?尤利尔也因滑雪事故去世。在我国,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各地滑雪受伤事件也屡见不鲜。正视冰雪运动的风险,才能更好地推动这项运动健康持续发展。

  滑雪是一项有技术门槛的运动,一位合格的教练对初学者至关重要。通常而言,国内滑雪场会与一些专门培训滑雪教练的学校、俱乐部合作,定向招聘一些经过专业培训、拥有合格证的教练。不过,冬奥会的持续影响力叠加疫情防控转段,导致今年滑雪的游客量增长迅速,在正规教练之外的“野生教练”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详细

  为什么滑雪场中会有“野生教练”?

  “野生教练”泛滥,一方面是因为经过培训的正规教练相对较少。滑雪教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供不应求之下,许多“野生教练”也就潜滋暗长、浑水摸鱼。

  另一方面,相关的教练资格认证制度还不够完善,教练准入门槛较低。有记者在某网络平台上看到一些相关资格证书培训的帖子,并询问其中一名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培训“分基础班3500元和加强班4900元,每期培训时间为4天到6天,通过率可达95%以上”。【详细

  必须重视行业粗放发展隐患

  首先还是提醒初学者要有安全意识。考虑到滑雪的危险性,请错教练不光是浪费钱,也是在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冒险。多一些辨别意识,就会少一些踩坑事故。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在滑雪教练的培养和认证上进一步规范化。【详细

  发展冰雪运动,建设体育强国,要不断细化完善冰雪运动教练体系。一些冰雪运动发展成熟的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借鉴,滑雪教练的资格认证体系应当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形成按照具体项目和难度等级综合分级的教练培训体系,同时结合我国雪场的市场需求和运作模式,将职业资格与市场衔接起来,让高水平的教练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与回报,从而形成行业的良性循环。如此,滑雪的赛道才会更安全,滑雪运动也才会越来越普及。【详细

  (以上综合光明网、河北日报)

  V视角:

  @-讲波佬-:行业刚萌芽,是这样的。

  @小汤圆:滑雪的尽头是骨科?

  @幸福的祎祎爸爸:滑雪教练确实鱼龙混杂,通过几天培训就可以拿证的比比皆是。

  @韩东林:降低教练的“准入门槛”,会加大学员的“安全风险”。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滑雪“小白”指出教练穿雪鞋错误,像是个笑话。近年来,滑雪运动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特别是北京冬奥会后,大众滑雪热情高涨,但整个行业的发展模式还是囿于“小众”思维,缺乏规范,野蛮生长。滑雪是有技术门槛的,教练不靠谱,不仅会“劝退”消费者,也会成为冰雪产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完善相关培训制度,加强教练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