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滑雪安全,不能系于“野生教练”

2023年01月17日 06:48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

  与搅天冰雪,来一场激情对话——冬奥会让越来越多国人领略滑雪运动的魅力,而快速勃兴的“滑雪热”也潜藏无序发展的隐患。近日,媒体报道,滑雪教练群体中鱼龙混杂,花2万元请的教练连雪鞋都不会穿,许多连资质都没有的“野生教练”,在各大雪场滥竽充数,一些新手因“野生教练”的错误指导发生运动损伤。

  冰雪运动魅力无穷,同时也充满危险。在冰雪运动广泛普及的一些欧洲国家,每年都会发生不少急性运动伤害的案例,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著名赛车手舒马赫2013年在阿尔卑斯山滑雪时就曾发生意外,一度成为植物人。2022年1月,法国男演员加斯帕德·尤利尔也因滑雪事故去世。在我国,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各地滑雪受伤事件也屡见不鲜。正视冰雪运动的风险,才能更好推动这项运动健康持续发展。

  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我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成为现实。特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在为世界奉献一届无与伦比的冰雪盛宴的同时,也极大带动了中国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火爆,滑雪教练的市场需求陡增,合格教练供不应求,给这种“野生教练”创造了市场空间。

  滑雪是一项有技术门槛的运动,一位合格的教练对于初学者至关重要。通常而言,国内滑雪场会与一些专门培训滑雪教练的学校、俱乐部合作,定向招聘一些经过专业培训、拥有合格证的教练。不过,冬奥会的持续影响力叠加疫情防控转段,导致今年滑雪的游客量增长迅速,在正规教练之外的“野生教练”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有的刚从“零工市场”转行,有的滑雪“自学成才”,有的短暂上个“速成班”就抓紧上岗,监管的相对松散,让他们有隙可乘,造成无序发展的行业乱象。

  让三亿人上冰雪,不能靠“野生教练”保安全,健康、规范的滑雪教练培训体系建设不容忽视,严格职业准入门槛与规范行业认证制度同样不可或缺。当前,我国建立了4个级别的滑雪指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其中最基础的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滑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也就是所谓的国职证,这虽然能起到一定规范作用,但其培训时间与内容相对有限,社会认可度也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发展冰雪运动,建设体育强国,离不开不断细化完善冰雪运动教练体系。一些冰雪运动发展成熟的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域外镜鉴,滑雪教练的资格认证体系应当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形成按照具体项目和难度等级综合分级的教练培训体系,同时结合我国雪场的市场需求和运作模式,将职业资格与市场衔接起来,让高水平的教练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与回报,从而形成行业的良性循环。如此,滑雪的赛道才会更安全,滑雪运动也才会越来越普及。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滑雪安全,不能系于“野生教练”

2023-01-17 06:48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

  与搅天冰雪,来一场激情对话——冬奥会让越来越多国人领略滑雪运动的魅力,而快速勃兴的“滑雪热”也潜藏无序发展的隐患。近日,媒体报道,滑雪教练群体中鱼龙混杂,花2万元请的教练连雪鞋都不会穿,许多连资质都没有的“野生教练”,在各大雪场滥竽充数,一些新手因“野生教练”的错误指导发生运动损伤。

  冰雪运动魅力无穷,同时也充满危险。在冰雪运动广泛普及的一些欧洲国家,每年都会发生不少急性运动伤害的案例,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著名赛车手舒马赫2013年在阿尔卑斯山滑雪时就曾发生意外,一度成为植物人。2022年1月,法国男演员加斯帕德·尤利尔也因滑雪事故去世。在我国,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各地滑雪受伤事件也屡见不鲜。正视冰雪运动的风险,才能更好推动这项运动健康持续发展。

  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我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成为现实。特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在为世界奉献一届无与伦比的冰雪盛宴的同时,也极大带动了中国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火爆,滑雪教练的市场需求陡增,合格教练供不应求,给这种“野生教练”创造了市场空间。

  滑雪是一项有技术门槛的运动,一位合格的教练对于初学者至关重要。通常而言,国内滑雪场会与一些专门培训滑雪教练的学校、俱乐部合作,定向招聘一些经过专业培训、拥有合格证的教练。不过,冬奥会的持续影响力叠加疫情防控转段,导致今年滑雪的游客量增长迅速,在正规教练之外的“野生教练”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有的刚从“零工市场”转行,有的滑雪“自学成才”,有的短暂上个“速成班”就抓紧上岗,监管的相对松散,让他们有隙可乘,造成无序发展的行业乱象。

  让三亿人上冰雪,不能靠“野生教练”保安全,健康、规范的滑雪教练培训体系建设不容忽视,严格职业准入门槛与规范行业认证制度同样不可或缺。当前,我国建立了4个级别的滑雪指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其中最基础的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滑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也就是所谓的国职证,这虽然能起到一定规范作用,但其培训时间与内容相对有限,社会认可度也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发展冰雪运动,建设体育强国,离不开不断细化完善冰雪运动教练体系。一些冰雪运动发展成熟的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域外镜鉴,滑雪教练的资格认证体系应当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形成按照具体项目和难度等级综合分级的教练培训体系,同时结合我国雪场的市场需求和运作模式,将职业资格与市场衔接起来,让高水平的教练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与回报,从而形成行业的良性循环。如此,滑雪的赛道才会更安全,滑雪运动也才会越来越普及。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